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阴道炎(vaginitis)是妇科常见疾病,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也与外部刺激、激素水平等有关。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瘙痒或灼热感。此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现象,若不及时诊治,严重影响女性生育、生活和健康。
临床上常见阴道炎的类型有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等。这是依据阴道内致病微生物、雌激素水平、患者年龄不同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所做出的分型。
不同类型的阴道炎流行病学特点不同。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女性发病率约10%~25%。
据统计,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曾患过1次,其中40%~50%的妇女经历第2次,有一小部分女性(6%~9%)遭受反复发作。
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最常见原因,多发于性活跃期妇女。
常见于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后的妇女,也可见于产后闭经或药物假绝经治疗的妇女。
多见于1~5岁幼女,多合并外阴炎。
有些类型的阴道炎具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性交直接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
假丝酵母菌除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传染。
常通过母亲或保育员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
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主要病因有:
不同类型阴道炎的病因不完全相同。
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传播。
与女性患者有一次非保护性交后,约70%男性会发生感染。但由于男性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
由假丝酵母菌引起。许多妇女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才会侵袭人体,出现阴道炎症状。
正常阴道内以乳酸杆菌占优势,当多种因素造成阴道内生态紊乱,乳酸杆菌减少,阴道pH值上升,可使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中的雌激素开始减少,阴道内壁变得干燥而弹性降低,阴道黏膜分泌物也减少,阴道润滑性减低致使整个阴道呈现皱缩,阴道pH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常通过母亲或保育员的手、衣物、毛巾浴盆等间接传播。
可能的原因有:
增加患阴道炎风险的因素包括:
阴道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颜色、气味和排出量的变化,有时伴有阴道瘙痒、性交时疼痛、少量阴道出血或尿频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
潜伏期4~28天,部分患者初期可无任何症状。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出现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稀薄脓性,呈灰黄色或黄绿色,泡沫状,有异味。
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阴道瘙痒明显,持续时间长,患者坐立不安,夜间最明显。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灼热痛,排尿刺激痛或性交痛。
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10%~40%患者无临床表现。
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常黏附于阴道壁,黏度低,有鱼腥臭味。
多见于绝经后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灼热感、外阴不适、外阴瘙痒,可伴有性交痛。
阴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严重者呈脓血性。
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多由监护人发现幼儿内裤有脓性分泌物而就诊。患儿可因外阴痒痛哭闹不停、烦躁不安或用手搔抓外阴。
阴道分泌物为脓性。
若炎症波及尿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患者若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时,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尤其是外阴、阴道等部位,同时会收集阴道分泌物样本进行化验。
首诊科室为妇科,幼儿出现阴道炎表现可咨询儿科。
医生会检查患者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阴道及宫颈的的情况,有时会需要用到扩阴器,可能会用拭子取一些分泌物样本做化验。不同类型阴道炎检查结果不同。
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阴道黏膜无异常改变。
外阴红斑、水肿,可见抓痕、皮肤皲裂或表皮脱落。
阴道黏膜红肿、黏膜上附着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可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可见糜烂及溃疡。
阴道无明显充血等炎症特点。
阴道上皮皱襞消失、变平、萎缩、菲薄。阴道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可见浅表溃疡。
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外阴表面有溃疡,小阴唇可发生粘连。
用无菌拭子取阴道分泌物涂于精密pH试纸上,与标准pH比色条对比,确定分泌物pH。
成年女性阴道pH正常范围为4.0~5.0。在合并一些感染时,可能出现pH的改变,如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阴道pH通常<4.5,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pH>4.5。
采集阴道分泌物前,不能做阴道冲洗或上药,检查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
根据病史、症状、典型的泡沫状白带可初步诊断。悬滴法是检查滴虫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将少量分泌物混于盐水中,直接显微镜观察,发现毛滴虫方可确诊。
一般做分泌物涂片镜检,发现芽生孢子或菌丝即可以诊断,必要时做假丝酵母菌培养。
目前临床对此疾病诊断一般依据线索细胞、阴道分泌物pH、胺试验等结果。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三项即可诊断:
萎缩性阴道炎患者,根据年龄及症状可初步诊断,除阴道分泌物检查外,检测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有助于辅助诊断。该类患者激素水平明显降低。
体格检查发现阴道异常红肿、溃疡或肿物,尤其是中老年人,必要时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或病理组织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阴道炎患者主要通过口服或阴道局部用药治疗,不同类型阴道炎,治疗原则不同。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由于滴虫性阴道炎可能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因此局部用药不易治愈,多需口服药物进行全身治疗。此疾病为性传播疾病,性伴侣需要一同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常用药物为甲硝唑或替硝唑,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皮疹等。哺乳期不宜用药,且甲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24小时内、替硝唑用药期间及停药72小时内禁止饮酒。
需要注意的是甲硝唑可透过胎盘,但未发现它有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而替硝唑安全性尚未确定,孕妇应避免使用。
需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用过的内裤、毛巾等及时消毒。
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或制霉菌素制剂,放置于阴道深部进行治疗。
未婚女性及不宜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择氟康唑等口服药物。严重或复发性患者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延长用药周期。
妊娠期妇女以局部用药为主,禁用口服唑类抗真菌药。
无须对性伴侣进行常规治疗,但若男性有龟头炎表现,需要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及治疗,以防女性被重复感染。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性伴侣不用常规治疗;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刮宫术等手术前发现患病者,须积极治疗。
首选药物为甲硝唑,也可用克林霉素、替硝唑,可口服治疗,或局部使用栓剂,哺乳期建议局部用药。对甲硝唑无法耐受、过敏、治疗失败或孕妇,选用克林霉素。
补充雌激素是主要治疗方法。可口服雌激素药物,如替勃龙;或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制剂,如己烯雌酚软膏。
可阴道局部给予甲硝唑或诺氟沙星以抑制细菌生长。
阴道干涩者,可使用润滑剂;日常生活需注意卫生清洁、营养补充。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
明确病原体后选择相应的口服抗生素,或用吸管将抗生素药液滴入幼儿阴道。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可通过药物治疗治愈,但有再发或复发的可能。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蔓延扩散;患有阴道炎的孕妇,可能造成各种不良妊娠结局。
若炎症波及泌尿系统,可导致尿道炎、膀胱炎等,引起尿频、尿急、尿痛或发热等症状。
若波及生殖系统,尤其是准备进行宫腔手术操作或子宫切除的阴道炎患者,即使无症状也需要接受治疗,避免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疾病及子宫切除后阴道残端感染。
阴道炎孕妇,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子宫内膜炎等不良妊娠结局。
阴道毛滴虫可以吞噬精子,影响受孕和生育。
阴道炎患者,应足量足疗程用药,以避免治疗不彻底或复发,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患者应稳定情绪,放松心情,正确认识阴道炎属于妇科的常见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避免紧张和焦躁的心态。
要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治疗不彻底。阴道局部用药患者,要注意手卫生,减少感染机会,用医生建议的溶液清洗阴道后,采取下蹲位将药片送入阴道后穹隆部。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应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酿生湿热,招致外邪。
阴道炎患者在日常用药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监测用药效果,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若阴道一直不缓解,或有加重趋势,须及时就医咨询。
由于阴道炎的发病主要与个人卫生以及相互感染有关系,故平时要注意卫生保健,避免病原体入侵,杜绝传染源,并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另外,由于病因不同,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的预防措施也不尽相同。
曾经患病者,性伴侣同治,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预防重复传染给女性,患者内衣裤、毛巾等应高温消毒,避免通过间接接触造成重复感染。
提倡淋浴,不用盆浴;公共场所不用坐便器;不使用公共浴室的毛巾或租用泳衣。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局部清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