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口腔科,口腔黏膜科
关晓兵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教研室主任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
  • 好发于中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 多有刺激痛、粗糙不适等症状,可伴皮肤病损
  • 有长期糜烂病损者,需警惕癌变

疾病定义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

该病发病因素复杂,主要以刺激痛、粗糙不适为临床表现。皮肤和黏膜可单独或同时发病。因其长期病损有恶变现象,WHO已将其列入潜在的恶性疾患(OPMD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范畴。

流行病学

OLP在口腔黏膜病中发病率仅次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病率为0.1%~4%,好发于中年女性。长期糜烂病损的恶变率约0.4%~2.0%,目前已被WHO列入潜在的恶性疾患(OPMD 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范畴,诊疗过程中需警惕癌变发生。

疾病类型

OLP通常依据病损基部的黏膜状况分为:

糜烂型

除白色病损以外,病损处黏膜或周围出现充血、糜烂。

非糜烂型

黏膜未出现充血及糜烂,病损可表现为白色条纹、斑片、水疱等。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口腔扁平苔藓(OL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免疫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以及口腔局部刺激因素等。

基本病因

免疫因素

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异常在本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提示OLP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

内分泌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OLP好发于中年女性。研究发现OLP患者的一些激素或激素受体等内分泌指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且一些患者经过性激素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提示本病可能与内分泌功能相关。

遗传因素

关于遗传因素与OLP的相关性,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但存在一个家庭中多人发病或患者存在家族史的现象。

微循环障碍因素

研究发现OLP发病与微循环障碍和高黏血症相关。

精神因素

研究表明,身心因素对OLP的发生、进展等有重要影响。约半数患者有精神创伤史,或因生活压力过大存在心情不畅、情绪焦虑等状况。

这些心理异常可造成患者机体功能紊乱,从而影响OLP的发生发展,促使其发病、加重或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

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其他

有学者认为OLP发病还可能与糖尿病、肝炎、高血压、消化道功能紊乱、微量元素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

症状

OLP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口腔黏膜的白色条纹损害。此外,患者可自觉黏膜粗糙不适,有木涩感、烧灼感、口干等,偶伴痒感;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可有灼痛、刺激痛。可伴发皮肤损害。

典型症状

口腔黏膜病损常为对称性分布,最为多见于颊黏膜。不同类型病损临床表现可有差异。

口腔黏膜病损

临床表现

 

按病损类型分类

糜烂型:除OLP典型的白色病损外,条纹间和病损周围黏膜可见充血、糜烂、溃疡。好发部位为颊、唇、前庭沟、磨牙后区、舌腹等处,患者常有刺激痛、自发痛表现。

非糜烂型:白色条纹间及病损周围黏膜未见充血、糜烂、溃疡。黏膜上线状花纹可形成网状、环状、树枝状等、还可出现斑块、水疱等多种病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偶发刺激痛。

 按病损部位分类

舌部: 舌前2/3部多见。通常表现为萎缩型、斑块型损害。舌背可伴糜烂,愈合后形成缺乏乳头的平滑表面;也可呈灰白透蓝的丘疹斑点状损害,或灰白色斑块状,需注意与舌背白斑区别。

唇部:多见于下唇唇红部,可累及部分或整个唇红黏膜,多为网状或环状白色条纹,伴秕糠状鳞屑,有时花纹模糊,清水涂擦后清晰,可出现水疱,黏膜糜烂、结痂。

牙龈:多为萎缩、糜烂型,龈乳头及附着龈充血,周边见白色条纹。牙龈表面可发生类似上皮缺失的糜烂。

腭部:较少见,病损多由附近其他区域黏膜蔓延而来,常见于硬腭龈缘附近,中央萎缩发红,周边隆起色白。软腭病损多为灰白色网状条纹。

伴随症状

皮肤病损

皮肤损害典型表现为多发的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为紫红色或鲜红色,后逐渐变成褐色斑。丘疹高出皮面,边界清楚,表面有细薄鳞屑,蜡样光泽。可伴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减退或正常肤色。有些可见网状白色条纹,即威肯姆线。

OLP的皮肤病损主要发生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踝和腕,多具对称性。发生于生殖器时表现为白色丘疹或溃疡,发生于头皮时,可破坏毛囊引起脱发。

指(趾)甲病损

  • 多具对称性,但一般不会十指(趾)同时发生。
  • 患者甲体薄而无光泽,按压凹陷,甲床可出现红色针尖样小点,有压痛。
  • 甲体表面可出现点隙、纵沟、切削面等改变,严重者可形成纵列。
  • 指(趾)甲病损严重可造成甲体脱落,甚至发生溃疡坏死。


就医

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若发现口腔或皮肤黏膜出现可疑损害时可前往就诊。

本病一般根据口腔黏膜白色条纹病损,并结合病史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必要时需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确诊。

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损害或自觉粗糙不适、有烧灼感等症状时,可前往口腔专科医院黏膜科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就诊。

若皮肤或指(趾)甲病损明显,可就诊于皮肤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皮肤科。

相关检查

口腔检查

主要是对口腔黏膜病损的检查,了解病损部位、形态、严重程度等情况。此外,医生还会关注患者有无其他非本病引起的口腔损害。

实验室检查

除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等必要常规检查外,可行免疫病理等检查进行辅助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病理学检查

医生可能会取病损部位活组织病理检查辅助诊断,有助于鉴别其他白色病变并排除恶变。

鉴别诊断

盘状红斑狼疮

皮肤损害多为头面部、耳廓等部位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颧面部可有“蝴蝶斑”。口腔黏膜损害呈圆形或椭圆形红斑或糜烂,中央萎缩变薄,四周有放射状细条纹,唇红部病损往往超过唇红缘。

而OLP的口腔黏膜损害为不规则的白色条纹或斑块,唇红部病损不会超过唇红缘。组织病理活检也可进行鉴别。

口腔白斑病

二者鉴别较难,特别是舌背部的病损。病理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口腔红斑病

间杂型红斑与OLP易混淆,其主要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斑点,需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

OLP患者白色线纹病损表现不明显,以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时,易与这些疾病混淆。必要时需免疫荧光等实验室检查帮助鉴别。

苔藓样反应

患者多有某些药物应用史,或口腔治疗后,与补牙材料、假牙相对应的口腔黏膜区出现呈放射状白色条纹或白色斑块,可通过“斑贴试验”检测接触的过敏原进行确诊。

多形性红斑

以唇红部大面积糜烂伴厚血痂覆盖为特点,常伴发热,皮肤可出现外观类似“虹膜”或“靶环”样的病损。

迷脂症

属皮脂腺异位,多见于唇、颊黏膜。黏膜可见散在或成簇的斑疹或丘疹,一般为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

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OLP)的治疗主要针对各种可能的发病原因展开,治疗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控制感染,并根据病损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同时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此外,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均应定期随访,减少癌变发生。

一般治疗

心理治疗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面对的心理压力状况,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这对病情缓解有一定作用,部分患者甚至经过心理调节后可痊愈。

局部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针对不同类型OLP患者,需根据其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局部或全身用药方案,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局部治疗

  • 维A酸类药物:局部应用0.1%维A酸软膏,适用于病损角化程度高的患者。
  • 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充血、糜烂时应用。
  • 抗真菌药物:有真菌感染时可局部抗真菌治疗。

全身治疗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药物治疗,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由专业的医生做出判断。

手术治疗

经病理检查确诊已发生癌变的病损应及时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可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物理疗法:CO2激光治疗可能有所帮助。

预后

口腔扁平苔藓(OLP)临床病程较长,时而加重时而减轻,只有少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达持续缓解状态。

如长期糜烂不愈合可发生癌变,恶变率为0.4%~2.0%,因此,经治疗后即使症状和病损完全消失,也需随诊复查,减少癌变风险;对长期迁延不愈的患者更应积极治疗,提高警惕。

并发症

OLP除存在恶变发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可能、药物治疗副作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等情况外,无其他明确的并发症。

日常

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除定期复查外,日常生活中需选择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关注口腔健康,避免各种可以引起病变加重或复发的刺激因素。

家庭护理

患者回归家庭后,应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口腔卫生。

家属需在协助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日常生活管理

  •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有效刷牙2次,使用牙线,定期牙周基础治疗。
  • 改正咬唇、咬黏膜等不良习惯。
  • 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戒烟。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排解压力。

日常病情监测

OLP目前的治疗尚无法根治,可通过治疗缓解症状、延缓病情,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进展时应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建议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

预防

可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发病风险:

  •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做好口腔卫生护理,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 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系统性疾病。
  •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 及时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参考资料
[1]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126.
[2]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8,234-235.
[3]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周红梅.口腔扁平苔藓诊疗指南(试行)[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7):399-401.
[4]卫计委,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路径(2010年版)
以上内容由关晓兵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