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体虱病(pediculosis corporis)是由体虱寄生在人体,反复叮咬吸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属于虱病的一种。
体虱生活在患者的衣服和被褥上,并且常在衣服接缝等处产卵,经常叮咬脖子、肩膀、腋下、腰部和腹股沟周围等。本病不仅可以引起皮肤损害,还可以传播斑疹伤寒、回归热、战壕热等传染病。
体虱病容易发生在卫生条件差、贫穷和无家可归人群,他们无法定期洗澡或者更换干净的衣物。该病没有种族、年龄和性别限制。
本病可通过与感染者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使用的毛巾、被褥、衣物等间接传播。
本病是由于感染了体虱所引起。体虱为体外寄生虫,属于人虱的一种类型。成虱和卵一般沿衣物接缝排列,通常在领口、腋窝和腰线等处。虫卵偶尔可能附着在体毛上。
成虱以刺器刺入皮肤吸血为食,在人群中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衣服、被褥等间接接触传播。狗、猫和其他宠物不会传播体虱。
体虱用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时,其造成的机械损伤和毒性分泌物刺激是致病因素。
在居住拥挤或卫生不良的环境中生活,感染体虱的风险增加。例如:
体虱病症状比较广泛,一般是在躯干,通常有一定程度的瘙痒和皮疹。
人被体虱叮咬后,局部可出现红斑、丘疹及风团,皮损中央会有一个出血点。
患者可出现剧烈瘙痒,影响日常休息,多见于冬季。由于瘙痒导致不断搔抓,可在皮肤上出现抓痕或血痂。脓、血和粪便排泄物常污染衣物和床单。
有时仅仅是躯干和颈部的线状抓痕伴色素沉着,有时伴有躯干的皮肤增厚粗糙。
常见于颈部、肩膀、腋窝、腰部、腹股沟等易与衣服皱褶摩擦的部位。
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或搔抓后导致皮肤感染,需及时于皮肤科就诊。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症状、内衣及被褥中肉眼观察发现虱或虱卵即可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以下问题来搜集病史,例如:
医生可通过肉眼或借助皮肤镜对皮肤和衣物进行检查,来确认有无体虱感染。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等可确诊。
皮肤科
皮肤镜检查:当体虱数量较少或虫卵较小时,可借助皮肤镜来观察有无体虱成虫、虫卵和孵化后的卵壳。
疥疮可以是广泛的瘙痒和抓痕,位置更典型,如指缝、手腕和生殖器。典型皮疹是疥疮隧道、小水疱或红色丘疹。引起疥疮的疥螨很小,显微镜或皮肤镜检查有助于诊断疥疮。
还需与皮肤瘙痒症、痒疹、湿疹等皮肤病相鉴别,体虱病可发现虱或虱卵。
体虱病是传染病,应防治并重。防护措施主要为避免接触患者,严格消毒污染物。治疗则以灭虱、灭卵为主,主要是局部涂抹药物。同时应检查所有家庭成员和其他有密切接触人员,有活动感染证据者均应该接受治疗。
发现体虱后应及时沐浴,彻底清洗身体。换下的衣物、被单或任何受污染的物品应使用热水灭虫,温度最好超过54℃,特别应注意熨烫衣物的接缝处。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以上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通常情况下,改善个人卫生状况后,体虱病即可逐渐康复,无需药物治疗。严重者可引起多种皮肤病,影响工作生活,需及时治疗。治疗后可改善症状,消灭体虱。
体虱感染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但有时会出现下列并发症。
体虱在皮肤上叮咬吸血、患者因痒感而反复搔抓等均会刺激皮肤,可能会继发感染而发生脓疱或疖病。
如果长时间感染体虱,可能会出现皮肤粗糙、增厚或色素沉着。
体虱可能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战壕热和回归热等疾病。
体虱病是传染性疾病,在治愈前,患者应尽量避免与正常人有密切接触,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物。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干净整洁的生活、卫生习惯,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患者需要彻底清洁身体,并且清洁任何可能受污染的个人物品来清除体虱。具体如下:
体虱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勤洗澡、常换衣是防治体虱病的良好办法。此外,要注意避免与体虱病患者进行密切的身体接触或者共用被褥、衣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