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突发性聋,特发性突聋,突聋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龚树生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首席专家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 单侧听力下降最常见
  • 可伴有耳鸣、耳闷或眩晕、恶心、呕吐等
  • 尽早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少数患者可自愈

疾病定义


突发性耳聋,标准叫法为突发性聋,又称特发性突聋,指在72小时内突然出现的、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

患者一般没有耳部传音结构的明显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声音的感受和感觉受损。在纯音测听检查中,表现为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程度≥20 dBHL。

流行病学

突发性耳聋好发于50~60岁年龄段人群,但近年来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

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左耳发病略多于右耳,双侧发病概率较低,约2.3%左右。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疾病类型

突发性耳聋根据纯音测听检查结果反映的听力下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型。

低频下降型

1000 Hz及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在250 Hz、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高频下降型

2000 Hz及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在4000 Hz、80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平坦下降型

所有频率即250~8000 Hz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80 dBHL。

全聋型

所有频率即250~8000 Hz听力均下降,平均听阈≥81 dBHL。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感染、肿瘤性病变、自身免疫疾病、药物中毒、内耳缺血等因素相关。精神及心理因素等被认为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基本病因

病毒感染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耳蜗、脑膜、听神经病变,可引起听神经受损致听力下降。

血管性疾病

如脑内小栓塞灶、高凝血状态等可引起内耳供血不足,导致听力下降。

肿瘤性疾病

听神经瘤、颅内肿瘤患者可以突发性聋为首要症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后排除。

药物中毒

服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顺铂、利尿酸、奎宁等,可导致听力受损。

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动脉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引起听力突然下降。

耳部疾病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梅尼埃病、窗膜破裂等耳部病变患者也可出现突发性的听力下降。

诱发因素

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

症状

突发性耳聋除了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外,常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及头晕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

典型症状

  •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发生在72小时之内,以单侧发病为主。
  • 有耳鸣及耳闷不适感,可间断性或持续性出现。
  • 出现头晕或眩晕感,部分症状严重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伴随症状

  • 听觉过敏或重听:表现为对声音异常敏感或者异常迟钝,导致刺耳感或者失真感。
  • 耳周感觉异常:如麻木感、针刺感等不适感觉。
  • 精神心理障碍:可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
就医

突然出现单耳或者双耳的听力下降需要立即就医,在排除了肿瘤、外伤等原因引起的组织病变后,需早期积极治疗以缓解症状,并最大程度恢复听力。

临床诊断依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纯音测听检查结果可基本确诊并确定分型,根据分型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相关检查

纯音测听检查

一种无创性听力检查,可反映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及类型。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完成后需多次检查以明确治疗效果及听力恢复的情况。

电子耳镜检查

可明确有无外耳道及鼓膜损伤,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

颞骨CT及MRI检查

耳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耳部器质性病变及炎症等情况。在突发性耳聋的鉴别诊断时可能需要进行此项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位于内耳的耳蜗及半规管中间,包含前庭感受器,对于感受头部运动及维持人体平衡功能十分重要。当眩晕症状明显或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进行此项检查,以排除前庭部位病变引起的眩晕不适症状。

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

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多为单侧,早期可表现为单耳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瘤体增大后可压迫面神经、三叉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内听道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梅尼埃病

表现为反复多次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感,病理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特征。此病多由内耳的内淋巴液产生和吸收失衡所引起,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耳带状疱疹

又称为Hunt综合征,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多表现为剧烈耳痛、眩晕及耳聋。根据症状体征及面神经肌电图可明确诊断。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为自身免疫性病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血清免疫学检查提示抗体阳性可以明确诊断。

颅内病变

脑卒中、病毒性脑膜炎、小脑动脉阻塞等颅内病变可引起听力下降等症状,需要进行颅脑CT或MRI等检查以排除诊断。

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及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为主要手段。不同类型听力下降的治疗方法及药物配比略有差异,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和恢复听力,少数患者可自愈。

药物治疗多连用至少一周。若治疗过程中听力完全恢复可考虑停药,若治疗后听力改善不佳可考虑延长用药时间,少数听力无法恢复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等辅助装置以改善听力情况。

急性期治疗

突发性耳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需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于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具有一定风险,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及监控。

一般治疗

  • 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的情绪波动。
  • 改善不良听力习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
  • 眩晕、头晕或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服药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

可全身或者局部使用。全身使用多通过静脉滴注或口服方式给药,局部使用可用于鼓室内注射及耳后注射给药,具体用药剂量与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过量使用,其可干扰体内糖、脂肪、钙等物质的代谢,引起高血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以便于医生选择合理、安全的用药策略。

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

如银杏叶提取物,多静脉滴注给药,以改善内耳的局部血液微循环。

降纤维蛋白原的药物

如巴曲酶,多静脉滴注以改善高凝状态,但在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患血液疾病时需谨慎使用。

营养神经的药物

如甲钴胺,可静滴或口服,以营养及保护神经功能。

手术治疗

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药物治疗后听力恢复不良者,尤其是双耳听力受损者,可考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改善听力。

中医治疗

突发性耳聋在中医称为“暴聋”,与肝、胆、心、三焦经脉相关。主要分为三种证候:风邪外犯型、肝火上炎型、气滞血瘀型。

中医常用方剂也对应三类不同症候,分别以:银翘散、龙胆泻肝汤、通窍活血汤为基础加减。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治疗,针刺耳门、听宫、听会、足三里等相关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其他治疗

高压氧舱治疗

通过高压氧治疗可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内耳缺氧及内耳微循环。

不建议单独使用该疗法,多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舱治疗以缓解病情。应尽早配合使用,3个月内为有效,补救效果可延长至6个月。

中耳负压或是咽鼓管功能不良者禁用。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中耳气压伤或幽闭恐惧症,不宜行较长疗程的治疗。

预后

突发性耳聋预后与听力下降的程度及类型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低频下降型预后较好,而高频下降型及全聋型预后较差。
  • 发病时听力下降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 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 复发主要出现在低频下降型,伴有眩晕的全聋型患者预后不佳。
日常

突发性耳聋患者需要良好的休息及相对安静的环境,避免噪声刺激。饮食宜清淡、低钠,避免摄入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由于听力突然下降,可引起较多焦虑、易怒等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需及时排解,避免剧烈的情绪变化。

家庭护理

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疏导消极情绪,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积极的心态。

日常生活管理

  • 充分休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及大音量刺激,注意保护健侧耳的听力。
  • 宜清淡、低钠饮食,避免喝浓茶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日常病情监测

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听力,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及听力恢复程度。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控制并保持血压及血糖情况平稳,治疗时需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于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

  • 日常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避免过度用耳及强噪声刺激。
  • 劳逸结合、适度锻炼,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 保持心情舒畅,及时调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参考资料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443-447.
[2]Stachler R J , Chandrasekhar S S , Archer S M ,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dden Hearing L
[3]M.Marx, E.Younes, S.S.Chandrasekhar,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ICON) on treatment of sudden se
[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突发性聋的高压氧治疗(2018年)[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9, 26(2):77-81.
[5]钟晶, 安杨. 中西医治疗突发性聋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6(6).
以上内容由龚树生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