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皮肤科
蒋献医典专家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主任,国际光动力医学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激光美容学组委员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皮肤接触外界物质而引发的炎症性皮肤病
  •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 外用药为主,疗效不佳或严重时需口服药物
  • 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致敏物

疾病定义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引起接触部位皮肤甚至接触部位以外皮肤的炎症性反应。

常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轻者可产生红斑、水肿、丘疹等表现,重者皮损处可有糜烂、渗出、甚至坏死,多伴有瘙痒。

本病没有传染性,也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病情严重时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对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中医文献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来概括接触性皮炎,而是根据接触物的不同来进行命名,如因漆接触而引起者,称为“漆疮”;因接触膏药引起者,称为“膏药风”;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等。

疾病类型

  •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 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如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外源性物质,刺激皮肤或引发过敏反应而致。不同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其接触物质、发病方式不同,具体如下:

  •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通常是由于接触具有刺激性或毒性的物质所引起。外界物理或化学物质的毒性可引起皮肤屏障破坏,造成皮肤黏膜组织损伤。

皮炎的发生与接触物的性质、浓度和接触时间等有关,强刺激性或浓度高的毒性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皮炎,而弱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植物汁液等长期反复刺激可引起慢性皮炎。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因接触过敏原所引起,属于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物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一般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后并不引发过敏症状。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后,通常在24~48小时内引起炎症反应。

常见接触物如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金属制品中的镍等均可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基本病因

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

动物性

主要包括动物的毒素和昆虫的毒毛等,如蜂类、水母、毛虫等。

植物性

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如漆树、荨麻、补骨脂等。

化学性

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多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少数为刺激性炎症。其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 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等;
  • 日常生活用品,如洗涤剂、肥皂、清洁养护用品、皮革、塑料、橡胶制品等;
  • 化妆品,如染发剂、油彩、止汗剂等;
  • 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某些中草药等;
  • 化工原料,如油漆、染料、甲醛、汽油、机油等;
  • 杀虫剂与除臭剂。
部位常见接触性致敏物质
头面部染发剂、化妆品、眼镜架、耳钉、手机
颈部项链、衣领、围巾
腋窝止汗剂、脱毛膏
躯干、四肢衣物、金属扣、腰带、止痛膏药、药水 
会阴部内裤、卫生巾、避孕套、药物
手、腕部手表、手链、戒指、橡胶和乳胶手套、清洁用品
足部鞋、袜
口腔牙托、牙填充物

诱发因素

部分人可能因为工作原因或个人爱好,使得患接触性皮炎的风险增高,危险人群包括:

  • 医疗保健和牙科员工;
  • 建筑工人;
  • 理发师和美容师;
  • 金属加工工人;
  • 汽车修理工;
  • 潜水员或游泳者,由于面罩或护目镜上有橡胶而增加患病风险;
  • 洗衣店员工;
  • 园丁和农业工人;
  • 厨师和其他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
症状

接触性皮炎的范围通常与接触物大体一致,境界较清楚。接触物的性质、浓度、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性不同,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轻者表现为红斑,轻度水肿,或针尖大小密集丘疹;重者红斑肿胀明显,其上可见多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水疱破裂后出现糜烂、渗出或结痂,严重时出现皮肤坏死、溃疡等。

患者自觉症状多为瘙痒、灼热、胀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典型症状

急性接触性皮炎

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

典型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如内裤染料过敏者皮损可呈裤形分布,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损弥漫性分布于身体暴露部位。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大疱破溃后可出现糜烂、结痂、偶尔有组织坏死。

患者常自觉瘙痒或灼痛,搔抓后可将致病物质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在远隔部位产生类似的皮损。如未经治疗或反复刺激可转化为亚急性慢性皮炎。

亚急性接触性皮炎

如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皮损渗出减少,出现结痂及脱屑。

慢性接触性皮炎

长期反复接触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皮肤苔藓化及鳞屑等。

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

系统接触性皮炎

过敏原经口服、吸入、注射等方式进入敏感性个体体内,通过循环系统到达皮肤,从而引起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既往发生皮炎部位或斑贴试验阳性部位再次发生皮炎。

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汗疱疹型,表现为手掌、足底和手指侧缘出现深在性小水疱、脱屑。
  • 泛发性湿疹型或发疹性药疹型,表现为全身出现泛发性湿疹或发疹性药疹样皮炎。
  • 大腿内侧、腹股沟和阴囊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在眼睑、颈侧、腋窝、肘窝等部位出现对称性湿疹样改变,即狒狒综合征。

化妆品皮炎

指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后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炎。病情轻重程度不等,轻者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泛发全身。

尿布皮炎

尿布更换不勤,产氨细菌分解尿液后产生氨刺激皮肤导致,部分和尿布材质有关。多累及婴儿的会阴部,可蔓延至腹股沟及下腹部。

皮损呈大片潮红,亦可发生斑丘疹和丘疹,边缘清楚,皮损形态与尿布包扎范围一致。

漆性皮炎

油漆或其挥发性气体引起的皮肤致敏,多累及暴露部位。表现为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水疱,重者可融合成大疱。患者自觉瘙痒或灼热。

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空气中的化学悬浮物可能导致暴露部位,特别是上眼睑、面部的急性和慢性皮炎。喷雾剂、香水、化学粉尘、植物花粉(如豚草)为可能来源,空气源性致敏物产生的炎症范围更广。

就医

接触某些物质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伴有瘙痒、灼痛等,需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症状,并检查皮损的形态特点、分布范围等,一般可作出诊断。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可能建议行斑贴试验。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去看医生:

  • 皮损引起的不适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 皮肤突然出现广泛分布的皮疹,疼痛明显;
  • 皮损影响美观;
  • 面部或生殖器出现皮损;
  • 皮损在3周内未见好转;
  •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立刻就诊;
  • 皮肤感染,出现水疱、渗出脓液,伴有发烧;
  • 吸入过敏原,引起肺、眼睛或鼻腔发炎、疼痛;
  • 口腔、消化道黏膜出现不适。

诊断流程

1. 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需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2. 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来了解病史:

  • 皮损出现的时间,是连续出现还是偶尔出现;
  • 是否有瘙痒、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觉;
  •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有所好转或变得更严重;
  • 发病前有没有接触过什么物质;
  • 是否开始使用新的肥皂、乳液、化妆品或其他家用产品;
  • 工作或爱好是否涉及经常使用与皮肤接触的物质;
  • 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

3. 接下来,医生会对皮损进行观察,发现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大疱,皮损形态较单一,则可初步进行诊断。

4. 为了进一步明确过敏源并诊断,医生可能建议做斑贴试验。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检查

斑贴试验

可以确定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物质,以帮助医生确定致病原因。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操作方法

医生会将怀疑的致敏物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软膏等试剂,然后将需要测试的试剂放在皮肤过敏测试器内,贴在背部或前臂的健康皮肤。

结果及意义

48~72小时后观察结果。受试部位无反应为(-),出现痒或轻度发红为(±),出现单纯红斑、瘙痒为(+),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为(++),出现显著红肿、伴丘疹或水疱为(+++)。

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但应排除原发性刺激或其他因素所致的假阳性反应。刺激性反应于受试物除去后红斑很快消失,而过敏反应除去受试物后24~48小时内,皮肤表现往往增强。

阴性反应则表示患者对试验物无敏感性。

注意事项

  • 需避开急性发作期;
  • 受试前2周和受试期间服糖皮质激素、受试前3天和受试期间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均可出现假阴性;
  • 如果在试验后72小时至1周内局部出现红斑、瘙痒等表现,应及时就诊。

激发试验

通过再次接触过敏原进行协助诊断,一般用于化妆品或职业性接触所致的湿疹样皮炎。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需和急性湿疹相鉴别。急性湿疹无明显接触史,病因不明确,皮损常泛发、对称,呈多形性,境界不清,慢性病程,有复发倾向。

治疗

治疗原则是寻找病因、脱离或避免接触物并对症处理。

目前临床对于接触性皮炎主要采用外用药物涂抹进行治疗,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在较短时间内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医生会根据皮损严重程度及分期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剂型。

使用外用药后症状仍不能好转或病情比较严重者,医生会开一些口服药物。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无渗液时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有少量渗液可外用氧化锌油,有明显渗液时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

一般治疗

明确病因,避免再次接触刺激物、致敏物,一旦接触应立即清除。

慎用刺激性治疗如热水洗烫等。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

亚急性期无渗液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有少量渗液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短暂的烧灼感或刺痛感,长期外用还可能导致皮肤变薄或颜色改变、产生斑点、毛发生长增加,停用药物后,这些副作用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

作用较强的激素制剂或大量使用会增加产生副作用的风险,因此建议小剂量使用较温和的激素制剂。

外用抗生素

有感染时应用,如莫匹罗星软膏。

其他

亚急性期皮损有少量渗液时,可用氧化锌油。

口服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如氯雷他定,可以缓解瘙痒。

抗生素

有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能使症状迅速减轻,尤其适用于严重的急性患者,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经常或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延缓儿童的生长发育,引发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免疫抑制剂

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

其他

如维生素C、钙剂等。

中医治疗

接触性皮炎中医总的治疗法则是祛风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止痒。根据临床症状辨证用药。

内治法

  • 风毒血热证,治以祛风清热,凉血止痒,方用祛风清热止痒汤。中成药可用乌蛇止痒丸。
  • 湿毒热盛证,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银地利湿解毒汤。中成药可用湿毒清胶囊。
  • 风燥血瘀证,治以祛风润燥,化瘀止痒,方用祛风化瘀止痒汤。中成药可用乌蛇止痒丸。

外治法

  • 以潮红、丘疹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或将青黛散用冷开水调敷。
  • 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可用10%的黄柏溶液湿敷,或将蒲公英、野菊花煎汤冷却后湿敷。
  • 糜烂、结痂者,可外搽紫草油。

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对本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其他治疗

光疗:紫外线照射受影响的皮肤,可以改善其外观。

预后

接触性皮炎并不是不治之病,之所以不易痊愈,有种种原因,如发病的原因较复杂而且不易查出,治疗不当等可使病情加剧。

急性接触性皮炎,去除接触物后经积极处理,一般1~2周内可痊愈,但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如果发生交叉过敏、多价过敏及治疗不当易导致皮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转化为亚急性和慢性皮炎。

并发症

接触性皮炎瘙痒明显者,可不断抓挠皮损处,导致渗出,使皮肤处于相对潮湿的状态,为细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容易导致感染。

日常

遵医嘱用药、调整好心态、做好皮肤的护理等,均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痊愈。同时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

家庭护理

  • 患者应积极面对,放下思想包袱,建立信心,与医生充分合作,有助于疾病的缓解和痊愈。
  • 对于婴幼儿、儿童患者,家属不应由于患儿哭闹、烦躁而对患儿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歧视、打骂。家属应了解接触性皮炎无传染性,不会影响家人的健康,给患者更多的关爱。
  • 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擅自使用药物,防止病情加重。
  • 用柔软的毛巾湿敷患处15~30分钟,舒缓皮肤,每天可湿敷数次。

日常生活管理

皮肤管理

避免搔抓、摩擦或肥皂水洗涤等,以减少创伤、出血。

保持床单干燥、柔软、平整、无皱褶,随时清除床上的皮痂、皮屑和药痂,以保持床单的干净,减少刺激。

减轻瘙痒

保持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40%以上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夏季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

可通过阅读书报、听音乐或看电视、或者与亲友聊天等转移注意力。如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轻轻按压、拍打或按摩,代替抓痒。保持良好的情绪,突然的情绪变化可使瘙痒加重。

穿衣指导

患者宜穿着纯棉织品,尤其是贴身的服装,且衣领部位不宜紧小或过硬;穿着的衣服要柔软、宽松,从而避免衣物摩擦刺激皮肤。

尽量避免人造纤维和毛织品直接接触刺激皮肤而使病情加剧。

洗浴指导

接触性皮炎患者禁止过度洗浴。许多患者因为皮肤的瘙痒而频繁地用热水、肥皂、香皂(尤其是硫黄皂、中药皂)擦洗皮肤,此种方法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

  • 洗浴频率:每周1~2次。
  • 水温:温水即可,若患者能接受,水温偏低些更佳,忌用烫水洗浴。
  • 皂类的使用:正常皮肤可用性质温和的皂类,有皮损的部位尽量避免接触,因其可使皮损加剧。
  • 保湿:洗浴之后可使用皮肤滋润保湿剂,滋润皮肤,改善皮肤功能,减少复发。

饮食指导

推荐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促进康复。不应饮酒、饮浓茶及咖啡;其次,禁止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有条件者最好进行过敏原的检测,避免进食过敏食物;没有条件进行过敏原检测者尽量避免进食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但需要强调的是,患者不应盲目忌食,应观察进食某种食物是否与疾病有关,例如进食某种食物后加剧病情者才忌食。

预防

预防的主要措施在于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致敏物。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皮肤的防护措施,也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基础预防

  • 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致敏物,尽量找出并避免刺激皮肤或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对于已知过敏原,却又无法避免的,如屋尘、尘螨过敏,可以尽量减少接触次数和时间,也可试用脱敏疗法。
  • 清洗皮肤。刺激物或致敏物接触皮肤后,需要立即清洗皮肤,可能会去除大部分引起皮损的物质。然后使用温和、无香味的肥皂和温水彻底冲洗。同时也要清洗任何可能接触到过敏原的衣服或其他物品。
  • 自我加强劳动保护。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和其他保护用品,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性物质的伤害,包括家用清洁剂。
  • 适度日晒和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降低皮肤敏感性。
  • 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正常规律的生活起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抑郁。

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的预防

尿布皮炎的预防

婴幼儿应勤换尿布,每日用温水清洗臀部、外阴及其周围,并保持干燥;尿布不宜用塑料制品,而应使用细软的棉布。

化妆品皮炎的预防

首先要根据自身皮肤情况、季节、个人耐受等因素正确选用化妆品;其次在使用化妆品前,为了避免引起反应,最好先做皮肤测试。

取少许化妆品涂在前臂内侧,上面覆盖玻璃纸,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观察24、48或72小时,局部皮肤如有红肿、水疱等反应,应避免使用,若无任何反应则可以使用。

当面部有湿疹、痤疮或其他病变时,最好不要使用化妆品,以免使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63-165.
[2]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4-105,110.
[3]邓丹琪,李邻峰.过敏性皮肤病的全方位管理[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152-156,162.
[4]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徐海环.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75.
[5]]修青,姜涛.达克宁粉联合0.02%高锰酸钾溶液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147-148.
[6]眭岩,周琳,李天举.实用中西医皮肤性病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89-191,414.
[7]丁淑贞,戴红.皮肤科临床护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13.
[8]Mayo Clinic-Contact dermatiti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ntact-dermatiti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2748
以上内容由蒋献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