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磨牙症(bruxism),又称磨牙,是指人在非生理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地收缩,使上下牙(节律性、间断性)产生牙齿紧咬或磨牙,进而中断下颌正常的生理休息位的现象,属于非生理性牙齿接触。简单来说,就是在未进食时上下颌牙齿不自主地紧咬或者不停磨动的不正常动作,被公认为是最为有害的口颌系统非生理性运动。
磨牙症是现代口腔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
通过问询患者本人、亲属或客观记录磨牙症的群体调查结果,夜磨牙的发病率为8%~10%,以青少年多见,女性偏多。
磨牙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儿童磨牙症的发病率为14%~20%,高于成年人,常发生在乳前牙萌出后。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
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白天(日间)磨牙和夜磨牙。
根据下颌运动类型分为磨动型和紧咬型。
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磨牙症和成人磨牙症。
根据磨牙症的特点分为磨动型、紧咬型、混合型(兼有磨动与紧咬)。
磨牙症发病因素复杂,病因机制至今尚无定论,目前认为可能是精神因素、神经因素、咬合因素、口颌系统的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和遗传等多因素协同致病。
精神紧张、焦虑、压力、愤怒或沮丧等情绪都可能引起磨牙症。学生考试阶段、女生月经期间、工作压力过大时,压抑的情绪可能表现为白天紧咬牙、夜间磨牙。
磨牙症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某些神经及精神类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可能会导致磨牙症的发生。服用乙酰胆碱类药物、镇静药等精神类药物可能也会导致磨牙症的发生。
牙合,也称咬合,是在神经肌肉控制下,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包括静止和运动状态。
咬合紊乱是磨牙症主要发病因素之一。任何原因导致的咬合不协调,都会引起神经敏感者的过分注意,从而导致磨牙症。
长期缺牙致邻牙倾斜、偏侧咀嚼致两侧牙磨耗不均、不合适的假牙引起异常咬合接触等,这些问题引起了咬合紊乱,都可能诱发磨牙症。
磨牙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牙周炎患者中磨牙症发生率为50%,治疗牙周炎时磨牙症的症状也随之消失或改善。虽然引起磨牙症的原因尚无定论,但可以说牙周炎症是磨牙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磨牙症可能与血压、血糖、血钙浓度改变,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睡眠通气障碍类疾病、吸烟、酗酒、咖啡饮用、肠道寄生虫感染等有关。
磨牙症患者临床表现不一,通常表现为夜间睡眠磨牙或白天不自主磨牙、紧咬牙。白天磨牙主要与生活及工作压力状态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紧咬牙或磨牙。夜间磨牙主要表现为夜间非自主性磨牙,常常与睡眠觉醒有关。
通常牙齿只有在吞咽食物及唾液那一刹那才会直接接触磨耗,因此正常人24小时上下牙齿直接接触的时间仅约17分钟,而磨牙症患者不自主的磨牙,牙齿接触时间可高出数倍,因此牙齿严重磨耗,磨耗面超过功能区范围、磨耗不均匀,快速大量的磨耗可致使咬合垂直距离降低而出现面部下1/3变短。
磨牙症是咬合性创伤的常见病因,可能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牙齿松动甚至移位。长期磨牙也可能引起牙槽骨增生,表现为唇颊侧骨突起呈结节状,手术切除突出部分后若磨牙症未治愈仍可复发。
双侧咬肌发达因此外貌形似发胖,咬肌、颞肌和翼内肌可有触压痛。常在晨起时感觉颌面部肌肉紧张或疲乏,长期可能出现触压肌肉疼痛,甚至还伴有颈、背等部位的肌痛。
颞下颌关节是下颌运动的重要关节,磨牙症患者上下牙紧咬,会导致关节组织损伤、关节结构紊乱及器质性破坏。部分患者会出现耳前关节区弹响、疼痛、下颌运动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
牙齿磨损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冷热酸甜牙本质过敏症状,甚至自发性牙痛。磨耗不均和咬合力过大可导致牙折。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睡眠不佳、情绪低落甚至精神抑郁等全身和精神症状。
其中白天磨牙的患者比夜磨牙者在精神、生活、工作中遭受的痛苦更大,由于患者在白天发病,而且不能自控,常常导致患者长期头痛、心烦意乱等。
而夜磨牙者由于在集体生活中会影响其他人休息睡眠,造成他人的恐惧和烦躁,对其他人的睡眠干扰反过来可能会加重夜磨牙症患者本人的心理负担。
磨牙症是下意识的异常动作,通常不为本人所知。夜间磨牙患者往往是被同室人听见后,得知自己有磨牙才就诊。白天磨牙为紧咬牙,没有明显的磨牙声,则不易发觉。
有些可能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被医生询问有无磨牙症时发现,也有因为牙齿过度磨耗来院求治而发现。因此,如果出现了磨牙症的表现,尤其是儿童,或者对自身的牙齿磨耗有担忧,请及时就诊。
如果患者在夜间或日间直接观察到磨牙或紧咬牙动作的发生,这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于不确定的患者,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肉眼或借助器械对患者口腔、牙齿进行临床检查做出初步诊断,而辅助检查手段可以进一步协助确诊。
一般情况下,患者就诊于综合医院口腔科或专科医院口腔修复科即可,部分患者因其他并发症状就诊,可能会就诊于口腔专科医院的关节门诊、牙周科等。
口腔医生通过检查患者口腔内状况,通常可发现以下特征:
利用口内装置如无线电传送器记录睡眠时牙齿接触的时间。磨牙症患者上下牙接触的时间和正常人相比明显增多。
颌面部肌电图(EMG)检查记录磨牙症患者夜间两侧咬肌、颞肌的电位活动,可发现磨牙症患者两侧咬肌最大紧咬电位很高,达正常人2倍以上,颞肌电位也高于正常。睡眠状态节律性咀嚼肌活动的每小时发生率比正常人高6倍以上。
磨牙症患者在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图可出现慢波睡眠减少;同步记录发现,多数磨牙症患者在节律性咀嚼肌活动出现前有明显大脑皮质电活动增加并伴有心率加快。这种方法是磨牙症诊断“金标准”,但由于仪器价格昂贵,普及性一般。
通过X线平片、CT、磁共振成像(MRI)等观察颞下颌关节、牙齿、脸颊部肌肉等部位的其他损伤。
在正常咀嚼食物过程中,牙齿的咬合面和邻面因为摩擦而发生均衡的生理性的硬组织丧失,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明显,属于正常磨耗现象。
由于磨牙症的病因不明确、机制复杂,其治疗方法也种类繁多,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能够完全停止磨牙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多是为了消除磨牙症状、降低肌张力、保护口颌系统的功能。治疗方法有心理及行为学治疗、肌松弛治疗、咬合治疗、药物治疗等。
摆脱心理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尽量做到睡前休息放松,降低精神紧张,从而缓解磨牙症。心理治疗加上放松锻炼、按摩、热敷或辅以肌松弛治疗效果更佳。
理疗、咀嚼肌局部喷雾、肌痛点封闭、生物反馈疗法、肌松弛剂等方法能够使局部肌肉放松,缓解肌肉紧张。肌松弛锻炼是一种对症疗法,通常需要先采取肌松弛后再进行咬合调整等治疗,从而重建正常咬合关系。
在病因不明时,咬合板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阻断或减轻磨牙症、降低肌肉紧张度、避免牙咬合面磨耗和牙周组织的创伤。
咬合板的种类很多,常用咬合板有稳定性咬合板、松弛咬合板、尖牙高牙合型咬合板、软弹性咬合板。不同的咬合板作用不一,佩戴方式也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并交代注意事项,注意按时复诊。
对于个别牙的早接触、咬合干扰可通过调牙合消除;重度磨耗者则需要重新建立上下牙齿间正常的咬合关系;由于牙列拥挤、排列不齐等原因引起的咬合干扰通过单纯矫正办法无法纠正,则需要正畸治疗矫正牙齿。
伴有牙周炎症的磨牙症患者,牙周治疗是消除磨牙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中医认为此症与心、肝、脾以及阳明胃与大肠关系密切,而且有虚实之分,临床不可一味采用驱虫、清热、消食导滞等手段而损伤脾胃气血。准确辨治磨牙症,大多可有满意效果。
针对睡眠通气障碍类疾病、吸烟、酗酒、咖啡成瘾等病因的治疗也可以缓解磨牙症。
磨牙症的治疗只能缓解症状,难以完全治愈。轻度的磨牙症对生活影响不大,一般无需治疗。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牙齿重度磨耗、牙周组织疾患、颌面部肌肉酸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症状。
在大多数情况下,磨牙症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但是严重的磨牙症可导致牙体组织严重磨耗,导致牙折、冷热刺激敏感、牙髓炎等症状。可能使口内的烤瓷冠崩瓷、金属冠破损、牙齿松动脱落、增加种植牙的失败风险、减少活动假牙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严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严重的磨牙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与心理,除及时就诊外,患者对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对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效果。同时也需要定期复诊,注意及时监测病情,向医生寻求帮助。
定期安排口腔科检查,医生会通过病史、牙齿磨耗程度检查监测患者疾病进展,必要时会通过影像学辅助检查。合并有颞下颌关节区症状者,更需要格外注意。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常用的成人治疗方法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发育,因此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