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鼻炎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王向东医典专家团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教授,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务委员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缓慢发生的弥漫性、进行性鼻腔萎缩性病变
  • 以反常鼻塞、浓稠分泌物及细菌定植为特点
  • 鼻腔黏膜出现萎缩,可发展至咽喉
  • 除一些对症及局部治疗,目前无特效治疗

疾病定义


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是一种缓慢发生的弥漫性、进行性鼻腔萎缩性病变。鼻腔黏膜,包括黏膜下血管、腺体、骨质等出现萎缩,特别是鼻甲会出现萎缩。黏膜萎缩性病变可发展至咽部、喉部,引起萎缩性咽炎、萎缩性喉炎。

流行病学

  • 总的来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约为1:3。
  •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多于青春期起病,年轻人患病率更高。

疾病类型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萎缩性鼻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病因

原发性可能与营养条件、生活环境、职业、内分泌紊乱及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继发性常继发于长期鼻炎或与鼻腔手术组织切除过多有关。

基本病因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和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各不相同。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一般认为是内外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营养学说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发达国家更高,我国80年代后发病率较之前降低,表明本病可能与生活环境、营养条件有关。

遗传因素

本病遗传倾向明显,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研究表明,不同人种发病率不同,黄种人和南欧较常见,非洲人罕见,表明本病可能与人种也有关系。

职业和环境因素

长期受到粉尘、有害气体等的刺激,以及长期处于高温干燥环境中,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损害。

内分泌功能紊乱

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月经期间症状多有加重,而30岁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考虑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有关。

自身免疫性因素

免疫学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提示这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目前关于此型的资料较少,其共同特点是鼻部长时间的创伤和炎症。

感染

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鼻腔长期存在脓性分泌物,刺激鼻腔黏膜,或因慢性炎症而出现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产生压迫效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鼻腔黏膜血供的不足,从而引起鼻黏膜萎缩。

医源性损伤

一些鼻腔手术中,过多的切除鼻腔组织,特别是下鼻甲,会造成鼻腔异常宽大,过度通气,最终发生萎缩性鼻炎,这也是成年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

特殊传染病

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结核、梅毒、麻风等)可造成鼻黏膜损害,遗留萎缩性改变。

症状

原发性和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通常是鼻腔结痂、鼻塞、嗅觉减退或失嗅、头痛、恶臭、鼻腔有浓稠的脓性分泌物等。

典型症状

鼻及鼻咽部干燥

患者鼻腔常有异常扩大,造成过度通气,引起鼻腔干燥症状,每日鼻腔结痂,有时带血,可引起鼻出血,甚至可因痂皮脱落造成误吸甚至窒息。

鼻塞、嗅觉减退或丧失

多为鼻内脓痂阻塞通气引起鼻塞;即使鼻腔异常扩大,患者仍可出现鼻塞,这是因为可能存在异常气流通过鼻腔,或鼻腔内含有感觉感受器的组织丧失,神经感觉迟钝,造成患者不能感觉到气流通过。若嗅区黏膜萎缩或痂皮堵塞,患者可出现嗅觉功能异常。

头昏、头痛

头痛多发生在前额、颞侧或后枕部。主要由于鼻黏膜萎缩,造成鼻腔对吸入空气保温调湿功能减退,吸入大量冷空气时发生刺激,产生头痛;或因鼻内脓性分泌物结痂,压迫鼻黏膜所致头昏、头疼。

呼气有臭味

严重和晚期的萎缩性鼻炎患者呼气常有特殊臭味,自己无法感知,故又称“臭鼻症”。其恶臭是因感染的变形杆菌分解鼻腔内脓性分泌物和痂皮中的蛋白质,产生吲哚造成的。

伴随症状

耳鸣、听力下降

如病变波及到咽鼓管,可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咽喉炎相关症状

黏膜萎缩性病变累积咽、喉部,引起咽干、声音嘶哑、刺激性干咳等呼吸道症状。

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鼻腔症状造成的生活不便,出现社交孤立、抑郁症等精神症状。

就医

本病症状明显,患者多因鼻塞、浓稠的鼻分泌物、鼻腔干燥结痂、鼻出血等多种症状前去就诊。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出现抑郁症等精神症状时,可寻求精神科、心理科等相关科室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相关检查

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来说,其相关的检查结果分别不同。

原发性萎缩性鼻炎

鼻镜检查

鼻部检查可见苍白发亮的薄的鼻黏膜,可有溃疡形成或出血,鼻黏膜表面可见稠厚的黄褐色或绿色痂皮,或可见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可见鼻腔扩大和鼻腔外侧壁呈弓形,甚至可能发生鼻中隔穿孔,或造成继发型鞍鼻畸形。

微生物学检查

可有克雷伯氏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定植和感染,包括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组织学检查

正常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化生的鳞状上皮所替代。腺体减少,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和骨质的血管出现动脉内膜炎和周围炎,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影像学检查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能发现中、下鼻甲黏膜萎缩,骨质吸收,筛泡和钩突吸收,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轮廓消失;鼻腔扩大,外侧壁破坏,鼻窦黏膜增厚,上颌窦发育不全及气腔形成减少。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鼻镜检查

常显示薄的、水肿样或颗粒状的发红黏膜,可伴轻度鼻出血、脓性分泌物或结痂。与原发型相比,黏膜下骨质吸收引起的鼻道增宽较少见。

微生物学检查

鼻分泌物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组织学检查

与原发性相似,但一般不会观察到血管的改变和骨质吸收表现。

影像学检查

一般不具诊断意义,不直接反映萎缩性改变,而是反映萎缩性鼻炎并发的继发性感染。如术后萎缩性鼻炎在CT上可表现为中鼻甲或下鼻甲的缩小或缺失、筛窦间隔几乎完全缺失和/或整个鼻窦黏膜增厚;肉芽肿性和放疗后引起的萎缩性鼻炎,可表现为整个鼻窦弥漫性黏膜改变和鼻甲软组织显著突出。

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及相关检查,不难诊断,有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干燥性鼻炎

此病患者鼻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但鼻黏膜和鼻甲无萎缩表现。患者多为中青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干燥综合征

除鼻腔干燥外,其他部位的黏膜也会出现干燥表现,如咽干、眼干等,免疫学检查可确诊。

鼻硬结病

此病无恶臭表现,鼻腔分泌物或组织培养,可见鼻硬结杆菌,病理检查可见泡沫细胞和品红小体(Russel小体)等特征性改变。

特殊感染的鼻部表现

如结核、梅毒、麻风等。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改善症状,延缓和阻滞疾病的进展。

急性期治疗

当萎缩性鼻炎发生急性感染时,可能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生素治疗。

一般治疗

改善营养,改进生活条件。

  • 维生素疗法:维生素A、B2、C、E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 微量元素:适当补充铁、锌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本病治疗。
  • 桃金娘油有稀释黏液作用,可促进腺体分泌,刺激纤毛运动,同时具有一定抗菌效果。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鼻腔冲洗和润滑

  • 温热生理盐水或一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溶液每日鼻腔冲洗,冲洗的作用在于去除痂皮,清洁鼻腔黏性分泌物,减轻臭味,增强纤毛活动,促进鼻黏膜增生,改善症状。
  • 复方薄荷滴鼻剂、植物油、鱼肝油等滴鼻,润滑鼻腔黏膜,软化痂皮,改善鼻腔干燥症状。
  • 复方雌二醇滴鼻剂,25%葡萄糖甘油滴鼻,抑制鼻分泌物分解,减轻恶臭。
  • 50%葡萄糖滴鼻,可促进黏膜腺体分泌。
  • 1%新斯的明涂抹鼻腔,促进鼻黏膜血管扩张,有利于缓解黏膜萎缩。

抗生素的应用

  • 1%~3%链霉素液滴鼻,可抑制细菌生长,缓解黏膜糜烂,促进黏膜增生。
  • 金霉素或红霉素软膏涂鼻,有保护鼻黏膜作用,可抑制细菌生长。
  • 分泌物持续为脓性时,可酌情使用莫罗匹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冲洗直至不再冲出脓液。

手术治疗

病变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缩小鼻腔、减轻过度通气、减少水分蒸发、缓解鼻腔干燥及结痂。主要方法有:

鼻腔粘-骨膜下埋藏术

常用材料有人工陶瓷、硅胶、自体骨或其他非生物性物质,如聚乙烯等。同种异体骨、软骨及组织经过处理除去抗原性后埋藏,虽术后可能会逐渐吸收,但临床症状改善较非生物材料好。

前鼻孔闭合术

可分为部分闭合和完全闭合术。双侧可分期或同期进行,约1~5年后鼻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可重新开放前鼻孔。

鼻腔外侧壁内移加固定术

手术破坏大,目前少用。

中医治疗

萎缩性鼻炎在中医称为鼻槁,中医治疗本病以润泽鼻窍为主要原则,治疗方法包括鼻腔冲洗,中药内服、外用,针刺、按摩疗法,或者将上述方法有机结合的综合疗法。

其他治疗

对于继发性萎缩性鼻炎合并活动性鼻腔炎症患者,可考虑鼻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喷洒或冲洗治疗,具有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不推荐全身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目前未发现与此治疗明显相关的并发症,但也有专家建议避免鼻内使用激素。

预后

对许多患者,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难以根治。对部分继发性患者,疾病可由“湿型”转变为“干型”,前者主要伴黏稠脓性分泌物产生,后者主要表现为鼻腔干燥伴血痂。

并发症

  • 鼻出血。
  • 萎缩性咽炎、萎缩性喉炎。
  • 分泌性中耳炎。
  • 鼻中隔穿孔。
  • 继发型鞍鼻畸形。
日常

患者日常护理主要以鼻腔冲洗及润滑为主,根据临床表现和冲洗出的液体性质,酌情加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家庭护理

日常行鼻腔冲洗及润滑治疗,保证鼻腔局部环境清洁,避免滋生细菌,造成继发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只要症状持续存在,患者应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鼻镜检查,监测黏膜萎缩性病变进展或恢复程度,及时清除粘连及痂皮。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鼻腔内分泌物形成的顽固痂皮的清除,应由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或接受过鼻内镜操作培训的医师来进行,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起过多的出血,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另外,由于此类鼻炎已存在黏膜萎缩现象,应避免使用减充血剂类药物。

预防

由于萎缩性鼻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结果,故缺乏针对性预防措施。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避免长时间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等刺激性物质,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有利于降低萎缩性鼻炎的发病机会。

参考资料
[1]孔维佳,周梁.耳鼻喉头颈外科学b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组.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3]鼻槁——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4]鼻槁中医综合治疗——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以上内容由王向东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