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肾内科
陈旻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
  • 典型症状为水肿、疲乏、食欲不振等
  • 好发人群为15~49岁人群
  • 常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疾病定义


尿毒症是急慢性肾衰竭的晚期阶段,一般指慢性肾脏病的4期和5期。此时患者的肾脏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还会出现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大量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成为尿毒症。

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慢性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根据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的数据,全球大约有8.5%的成年人患有慢性肾病。但是,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人会进展到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的阶段,即尿毒症或终末期肾病。

我国慢性肾衰竭发病率约为1.7%,近年来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男女发病率分别占38%和62%。具体到尿毒症发病情况没有更确切的数据,而且根据不同的地区、年龄、性别和种族,尿毒症的发病率也会有很大差异。

病因

尿毒症是由于各种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地破坏,以致残存的肾单位不足以排除代谢废物,导致代谢废物和毒素在体内积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肾脏内分泌障碍,从而表现出一系列自身中毒的症状。

基本病因

主要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肾脏病三类。

原发性肾脏病

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慢性肾盂肾炎等。

继发性肾脏病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损害,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遗传性肾脏病

遗传性肾炎, 常染色遗传的多囊肾等。

诱发因素

主要包括导致尿毒症渐进性发展的因素和急性加重的因素。

渐进性发展的因素

主要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吸烟、贫血、高脂血症、老年、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蓄积等。

急性加重的因素

主要包括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肾毒性药物、泌尿道梗阻、严重感染、高钙血症、肝衰竭、心力衰竭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展至尿毒症期,除原有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及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疾病发展终末阶段。当纳差、恶心、呕吐、贫血、出血、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则为尿毒症的早期症状。

以下详细介绍不同系统的典型症状。

胃肠道症状

常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出血等。与毒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及水、电、酸碱平衡紊乱有关。

血液系统表现

有贫血、出血倾向,检查会提示白细胞异常。

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或相对不足、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红细胞寿命缩短、失血、铁和叶酸、蛋白的缺乏、继发甲旁亢、炎症、EPO抗体等有关;出血与血小板功能下降、数量减少。

心血管系统表现

出现心绞痛和其他相关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透析中或透析间期低血压、心脏骤停或猝死、心律失常。还可能发生对干体重改变无反应的心力衰竭,无症状性缺血等。

呼吸系统表现

口有氨味、Kussmaul呼吸、尿毒症肺、胸膜炎等。

神经肌肉症状

精神症状: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幻觉等;

神经症状:意识障碍、抽搐与扑翼震颤;

肌无力与周围神经病变:如不安腿综合征、感觉异常。

矿物质骨代谢紊乱

骨痛、易摔伤骨折,检查提示为低钙血症、高磷血症、高甲状旁腺血症,可能导致纤维囊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和肾性骨硬化症。

皮肤症状

皮肤干燥、瘙痒,面色晦暗、色素沉着、浮肿,有称为“尿毒症面容”。

内分泌失调及代谢异常

全身乏力、口渴、消瘦,易发生感染,检查提示负氮平衡、糖耐量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这主要是因为肾脏产生活性维生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肾脏降解胰岛素、胰高糖素减少。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脱水或水肿,检查提示低钠血症和钠潴留、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高镁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其他

基于以上多系统紊乱,患者的感染风险高,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常见;一些患者还会合并性功能障碍。

就医

尿毒症阶段患者,必须定期就诊,以免尿毒症毒素在体内积聚,造成严重并发症。

就诊科室

肾内科。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通过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有贫血,根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判断是否有感染。

尿液检查

尿沉渣检查可有为数不等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可以协助判断基础肾病类型。

生化、电解质及代谢相关检查

  • 通过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可以判断肾功能状态;
  • 通过血二氧化碳、阴离子间隙(AG)、pH值等来评价是否有代谢性酸中毒;
  • 通过血糖、血脂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检查,了解代谢紊乱的情况;
  • 通过电解质检查明确血钾、血钙、血磷等水平以及影响代谢的激素水平检查;
  • 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通过检测甲状旁腺素(PTH)明确有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腹部B超和CT

对确定肾的位置、大小、厚度以及有无肾盂积水、结石、肿瘤等有帮助。通常情况下,尿毒症患者双肾萎缩,皮质变薄。

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

可了解两侧肾脏的大小、血流量、分泌和排泄功能,以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

鉴别诊断

肾前性氮质血症

肾前性氮质血症患者在有效血容量补足48~72小时后,其肾功能可恢复。

急性肾损伤

根据急性肾损伤病史、肾脏超声提示、是否贫血、指甲肌酐等可进行鉴别。

治疗

尿毒症患者需针对引起肾脏损害的基础疾病进行病因治疗,此外还需控制并发症,保护残余肾功能。一般需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条件者可进行肾脏移植。

一般治疗

  • 限制蛋白摄入

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能够减轻症状及相关并发症。推荐蛋白入量0.6g/(kg.d),糖尿病肾病患者需降至0.6g/(kg.d)以下。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蛋、瘦肉、鱼、牛奶等。

  • 限制盐摄入量

一般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8g/d,有明显水肿、高血压者,盐摄入量限制5g/d左右。

  • 限制钾摄入

减少高钾食物摄入,如香蕉就属于高钾食物,应控制食用。

  • 做好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准备

选择血液透析的患者,需提前1~3个月做好血管通路准备,联系好长期透析治疗的血透中心等。而准备腹膜透析的患者,需提前2~4周做好腹膜准备。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为口服碳酸氢钠,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必要时可静脉输入。

控制水、钠紊乱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减少心肺等器官负担。

治疗贫血

贫血患者当血红蛋白<100g/L可考虑开始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患者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时,需保证铁储备充足,即补铁。

控制高血压

控制血压不超过140/90mmHg,可以保护心、脑、肾等器官,一般宜选用对肾脏影响较小的降压药。

调节钙磷平衡

一般口服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司维拉姆、碳酸镧等。

碳酸钙,餐中服用效果最好。司维拉姆、碳酸镧为新型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可有效降低血磷水平而不增加血钙水平。明显低钙血症患者可口服骨化三醇,治疗中需要监测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将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维持在150~300pg/ml。

防制感染

主要针对并发各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疗效相近的情况下,应选用对肾脏毒性最小的抗生素,且剂量大小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进行调整。

调整血脂

高血脂症的患者在透析前应积极调整血脂水平。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为宜。常用药物有他汀类和贝特类调脂药。

手术治疗

肾移植是尿毒症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肾移植与透析疗法相结合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措施,成功的肾移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风险。

手术适应证

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都可以考虑肾移植。但一般需要考虑如下。

  • 原发肾病的种类

以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代谢性疾病为原发疾病的肾移植患者最多。而其他如遗传性肾炎、囊性肾病、肾硬化症等进行肾移植的病人少,且术后存活率低,效果差。

  • 年龄

无绝对年龄限制,一般认为12~50岁进行手术较好。对于老年人应严格选择。

  • 患者的健康情况

如患有其他脏器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狼疮等)应先得到控制;如患有急慢性感染病、消化性溃疡、精神病等在免疫下降时病情恶化的疾病,则视为相对禁忌;如合并有恶性肿瘤或全身感染则视为绝对禁忌。

  • 供体选择

对于提供肾脏者的选择:可取自尸体或活体捐献者。供体的选择应遵循供、受体免疫学及非免疫性匹配条件。

ABO血型必须相同或相容;供、受体淋巴细胞性毒性试验<10%;HLA检查位点尽可能少的错配及尽可能相符。

排除供者全身性疾病及供肾的功能(及解剖)异常。特别是对于活体供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失去一侧肾脏后供者的健康和安全。

肾移植局限性

  • 肾移植最大的困难是供肾不足,等待合适的供体需要很长的时间;
  • 为了减少排斥反应,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会增加感染风险;
  • 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替代肾脏清除体内过多的物质和液体,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疗效相近,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互为补充。但透析疗法仅可部分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不能代替其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 透析开始的时机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的,而不是血尿素氮或血清肌酐的水平。
  • 早期开始透析可以尽早减少毒素在体内积聚对身体的影响,避免出现无尿或少尿、喘憋、血钾增高、深大呼吸等。
  • 需尽快开始透析,具体透析时机的选择应在医院长期随访进行监测。

血液透析

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一般需要在手臂上做动静脉瘘,即把手臂上的一条动脉和静脉吻合在一起,使静脉“动脉化”,其血流能达到透析所需的量。血管功能不支持动静脉瘘的患者可以使用合成动静脉移动物(AVG),但其安全性低于瘘管,发生血栓和感染的风险高。还可以选择使用静脉置管,将透析导管放入静脉内,发生血栓和血管狭窄的风险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常规抗凝治疗。

腹膜透析

利用自身的腹膜来清除体内废物和水分,其优点是不需要做血管准备,可以更好的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尤其适用于儿童、糖尿病患者、严重血管病患者。腹膜透析无需抗凝治疗,因此出血风险减少。另外腹膜透析可以在家进行,治疗灵活。但腹膜透析易发生腹膜炎和蛋白营养不良。

预后

尿毒症是药物治疗不可治愈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应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及时进行透析治疗以排除体内毒素。

对有条件的患者可进行肾移植,减轻尿毒症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损害,一般肾移植术后患者1年生存率在95%以上,5年存活率80%以上,而10年内存活率在60%以上,远高于维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

治愈性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肾功能已无恢复的可能,无法治愈。

进行肾移植后,由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且异体肾并不能保证患者终生维持正常,也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

危害性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严重时可引起患者死亡。

此外,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可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并发症

尿毒症是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不予治疗的话死亡风险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风险增加。在此按照透析和肾移植治疗方式介绍相关并发症。

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导管相关感染。另外可能存在体液清除过多的问题,出现低血压。血液透析的长期并发症是贫血、营养不良和心血管病。

其中心血管病是透析患者最重要的死因,需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减少死亡率。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膜炎,其他并发症有腹疝形成、高血糖和高血脂等。

肾移植相关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排异反应,可发生在移植时、移植后早期和晚期。

日常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发展至4~5期的症状,提醒患者要注意基础慢性肾病的早期预防,改善生活方式延缓疾病进展。

家庭护理

  • 应注重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 做好皮肤护理,对于皮肤瘙痒者避免搔抓,建议穿棉质、宽松的内衣、内裤,用温热水擦浴,皮肤较干的患者可局部涂一些保湿乳。
  • 注意环境安全,避免磕碰引起出血。

日常生活管理

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避免从事力所不能及的活动。

饮食

在不了解某类食物是否可以吃时多向医生咨询,做到饮食有节、管住嘴,对于尿毒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饮食推荐

  • 适度摄入优质低蛋白:主要包括鸡蛋、奶类、鱼、大豆等。
  • 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在控制蛋白摄入的情况下,患者也应注意保证自身的能量供应。

饮食禁忌

  • 低钠饮食:即低盐饮食,高钠食物,如方便面,应忌口。
  • 低磷饮食:蛋白质类食物,含磷量较高,应注意限制,此外,部分饮料、坚果、罐头等,含磷量也较高,也需要尽可能忌口。
  • 低钾饮食:少吃含钾量高的食物,如土豆、南瓜、西红柿等。
  • 低脂饮食:患者应少吃肉。

日常病情监测

建议每3~6个月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氮、B超等检查,必要时增加至1~3个月一次。

特殊注意事项

避免漏服或不按时服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此外,应随时观察药物疗效,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预防

  • 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原发疾病和去除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因素。
  • 正常人群需每年筛查一次,努力做到早期诊断。
  • 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需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至少2次或以上,以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
  • 对已经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发生,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蛋白尿,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防止发展为尿毒症。
参考资料
[1]王海燕.肾脏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Zhang L, Wang F, Wang L,et al .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Lancet. 2012 Mar 3;379(9818):815-22.
[3]Xie Y, Bowe B, Mokdad AH, et al.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highlights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trend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from 1990 to 2016. Kidney Int. 2018 Sep;94(3):567-581.
以上内容由陈旻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