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飞蚊症(muscae volitantes,floaters)是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或点状、片状、条索状漂浮物,就像蚊蝇飞影,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有时可伴有闪光感。也有人称之为“飞蝇症”。
目前多认为飞蚊症是玻璃体内的不透明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上产生的,故很多研究认为,飞蚊症即“玻璃体混浊”,但实际上两者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飞蚊症是患者就诊时描述给医生的主观症状;玻璃体混浊指玻璃体中出现不透明物,是客观体征。临床上常见的飞蚊症,经检查并不都能发现明显玻璃体病变。
飞蚊症是眼科常见症状,70%的患者由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引起。玻璃体液化从4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逐渐进展,可导致玻璃体后脱离(PVD)。玻璃体后脱离在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群为65%~75%。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生理性飞蚊症和病理性飞蚊症两类。
正常人注视白色物体或蓝色的天空时,可发现眼前有飘动的小点状或细丝状浮游物,有时闭眼亦可看到,但客观检查时却不能发现任何玻璃体的病变,此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飞蚊症。
有些患者眼前突然出现漂浮物、漂浮物突然增多或眼前固定的黑影遮挡,甚至中心视力下降等,常因视网膜血管破裂、视网膜裂孔或玻璃体炎症引起,症状多严重并影响视力,需及时治疗。
生理性飞蚊症多由玻璃体年龄性改变引起,逐步发生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至病情严重时也可以属于病理性病变。
病理性飞蚊症的病因主要包括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全身疾病导致的眼部病变等。
人出生时玻璃体呈凝胶状,4岁时玻璃体开始出现液化迹象,即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脱水收缩。随着液化进展,玻璃体出现萎缩和凹陷,玻璃体原有的胶原稳定性被破坏,变得黏稠、不均匀、产生团块,光线进入眼睛受这些碎块遮挡,在视网膜投射出阴影后出现飞蚊症。
老年人玻璃体进一步液化后,玻璃体外层部分与视网膜内层之间分开,形成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胶原增厚、聚集,形成玻璃体混浊,患者可注意到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蚊、环形物等,这是浓缩胶体漂浮到视野内形成的。
如果脱离的玻璃体牵引拉扯视网膜感光区,大脑会将该牵拉刺激认为是光刺激信号,患者会有闪光感;若脱离的玻璃体牵引导致视网膜血管破裂,产生玻璃体积血,视野中会出现“红色烟雾”;过强的牵引可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物的时候感觉视野被黑幕遮挡。
外伤或手术造成的视网膜撕裂,或牵拉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出血,或因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等引起出血,血液或渗出液进入玻璃体,视野中可能出现红色、黄色、灰白色的片状或团状混浊。
大多由邻近的视网膜、葡萄膜炎症波及玻璃体造成,邻近组织的炎性渗出液、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均可出现玻璃体浑浊,产生飞蚊症。
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眼内肿瘤或全身其他部位肿瘤眼部转移,先天残留于玻璃体内的胚胎细胞或组织等也可导致玻璃体混浊,高度近视者出现玻璃体变性,均可表现为飞蚊症。
以下情况出现飞蚊症的风险较大:
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前有飘动小黑影,有时伴有闪光感。
视野中出现斑点状、条索状阴影,在光亮处明显,可随眼球转动而飘动,犹如飞蚊;一点、两点的黑影在眼前晃来晃去,有时看到有时看不到。生理性飞蚊症一般不影响视力。随年龄增长,阴影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多,影响患者视物。
以上均须警惕视网膜裂孔等急性严重眼底病的可能。
如果是葡萄膜炎等引起的飞蚊症,症状会发展迅速,急性期大量炎性渗出,会出现飞蚊症、视物模糊,明显视力下降,伴眼痛、畏光、流泪等。
如果有外伤史等,造成玻璃体内积血,眼前红色烟雾飘动,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待积血吸收后才能缓解。出血量大时,可出现视力完全消失,只能感觉到光。
患者眼前出现黑影,影响视物,须及时就医咨询。若眼前黑影突然出现或突然增多,或伴有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时,应立即眼科就医,警惕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裂孔、急性葡萄膜炎等急症。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近期眼前黑影是否加重、是否有近视眼等眼部疾病、是否有眼部手术史及外伤史等。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
主要通过散瞳检查视网膜,特别是周边视网膜部位的异常表现,初步判断病因。
可对眼睑、角膜、结膜、巩膜、虹膜、晶状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眼部B超可以了解玻璃体的混浊程度。玻璃体内有少量积血者,可见弱点状回声散在分布于玻璃体内;积血量多时,点状、块状、膜状回声充满玻璃体内,形成机化条后,呈点状、块状、膜状强回声。玻璃体内炎性渗出物导致玻璃体脓肿时,玻璃体内见中强回声,无明显边界,一般不与眼底光带相连。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可有视网膜脱离的超声征象。
生理性飞蚊症症状较稳定,一般不影响视力,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患者对“飞蚊”的过度担忧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医生和家属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抚慰。
病理性飞蚊症的出现,提示某些损害视力的眼部疾病存在的可能,如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等,需要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的飞蚊症、玻璃体混浊患者,临床上医生可能根据患者本身情况推荐用药,包括氨碘肽滴眼液、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等碘制剂,可促进眼部微血管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眼睛营养类药物,包括叶黄素、维生素等制剂。
当检查发现出现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时,需要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如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可单纯采用激光治疗即可封闭裂孔,在门诊即可完成。
如已发生视网膜脱离,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需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包括常规抽血化验、心电图、眼科检查等。
术后可能出现眼内感染、视网膜再次脱离、继发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前膜等风险。一旦术后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须尽快就医。
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患者需注意:
中医治疗该病主要是内治服中药、中成药,临床常分为三型:
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为滋肾,养肝,明目的中成药,对飞蚊症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但疗效仍需大样本数据支持。
部分病理性飞蚊症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激光治疗,常用的是Nd: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治疗方法有视网膜损伤的风险。
生理性飞蚊症一般不影响视力,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飞蚊症可能产生严重视力损害,须尽早进行相关治疗,有些病因如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裂孔等,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者可致失明。
飞蚊症一般不能自愈,但轻度生理性飞蚊症,通过对眼睛的系列卫生或营养方面的维护,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对视力不会有影响,患者无须过度焦虑。大部分飞蚊症患者通过积极治疗,眼前黑影可以减少或变淡,甚至完全治愈消失。
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眼部保护,防止外伤,做好病情监测,评估治疗效果。
家属可给予患者关于飞蚊症的知识科普,消除患者顾虑与恐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主要监测治疗后症状是否改善,病情是否发生变化,术后伤口恢复情况、是否有不良反应、是否出现感染等。
生理性飞蚊症一般无法预防,病理性飞蚊症可以通过预防原发病的发生来降低飞蚊症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