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脑缺血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宋海庆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脑血管病专业组组长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 可能由颈椎病、颈动脉或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 表现为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不适
  • 多见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其他慢性病时

疾病定义


人的大脑全靠血液供应提供“养分”,专业描述为每100克大脑组织每分钟至少需要40~60毫升的动脉血,因此当大脑动脉供血量少于正常需求量时,会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睡眠障碍等症状。脑缺血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脑缺血会出现脑梗死(又称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此外还有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脑缺血。

“脑供血不足”是脑缺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在国际疾病诊断标准中并没有这个疾病名称。

流行病学

有文献表明,80%的80岁以上老年人中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三分之二的60岁以上老年人有慢性脑供血不足。

病因

人的大脑位于人体最高处,以颈部与人体连接,其供血有两个关键因素:

  • 连接处以及血管都要“通”,即颈部血管要保证畅通,这是血管因素;同时,大脑里的血管必须畅通无阻,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就会造成血管不够畅通,引发该病。
  • 心脏泵血功能要“足”,有足够的压力让血液流入大脑的血管,这是心脏因素。

基本病因

血管因素

当大脑供血血管受压时会导致脑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类型,这是由于颈椎错位导致椎动脉(给大脑供应血液的主要血管之一)受压迫或畸形,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此外,颈椎外伤等也会导致椎动脉受压或畸形,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颈动脉斑块等,均会导致大脑血液流动改变,也会引起大脑血供不足。

心脏泵血因素

常见于慢性心衰患者,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致心射血量降低,致使大脑缺血。

诱发因素

年龄增加、肥胖、吸烟、生活不规律等会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久坐、不良坐姿会导致颈椎病,均会诱发脑供血不足。

症状

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睡眠障碍、恶心、呕吐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还会出现晕厥、视觉障碍等症状。

典型症状

大脑供血不足出现的症状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头痛、头晕、眩晕;
  • 疲劳、整天昏昏欲睡;
  • 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
  • 单侧脸、手、脚麻木;
  • 肢体无力或僵硬;
  • 单侧或肢体某一部位无法控制的痉挛;
  • 昏厥;
  • 恶心、呕吐和血压波动;
  • 突然而短暂的失明。

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社交及工作能力下降,对新的事物获得信息缓慢,交流困难等。

就医

慢性脑供血不足初期症状比较轻,但也需要重视,早期发现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以防止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老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及时就诊。

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在年轻人中较为多见,易被忽视。如果出现头痛眩晕、视觉减退、突然晕厥并伴随肩颈酸痛,需警惕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需及时进行治疗。

就诊科室

神经科

相关检查

  • 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DSA检查是通过一根导管插到需要检查的血管里面,注入造影剂,通过数字化减影设备得到单纯的血管影像,可以显示最小管径为0.5 mm的血管,对于血管是否有狭窄、堵塞等基础病变的显示非常好。
  • 经颅多普勒(TCD):TCD检查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是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TCD检查可以判断大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对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硬化、脑血流异常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核磁成像(MRI)及CT检查:核磁成像和CT检查可以帮助查看大脑中是否有占位性病变,是否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等。
  • 血压:血压水平可以反应出心脏功能,血压过低或过高都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
  • 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可以检测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液黏稠度等情况。血脂血糖异常可造成脑循环不佳,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
  • 神经精神检查: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易发生抑郁或者焦虑情绪。而焦虑症和抑郁症也会合并头痛头晕等躯体症状,神经精神检查可以帮助排除精神系统疾病。

鉴别诊断

局灶性癫痫

局灶性癫痫多为年轻人发病,发病时有癫痫脑电图表现,发作时多为一侧肢体或身体某部位的一系列重复抽搐动作,多见于一侧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及一侧面部或一个肢体的远端。

内耳眩晕症

内耳眩晕症多见于中、青年,伴有耳鸣,其发作持续时间长,可达到数天之后逐渐缓解。内耳眩晕症没有脑部功能异常,一般不会伴有头痛。

晕厥发作

多见于年轻女性,由低血糖、低血压、碱中毒等生理因素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在急性发作前有苍白出汗、肢体无力等前驱症状。

抑郁症及焦虑症

抑郁症和焦虑症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抑郁症往往伴随对生活没有希望,社交及工作能力受损等。

治疗

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早期干预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寻找脑供血不足的病因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关键。

急性期治疗

急性脑供血不足多为血栓或栓塞导致,治疗包括药物溶栓、脑血管支架手术等。此部分内容可以参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一般治疗

  • 积极寻找及治疗原发病:积极寻找脑供血不足发病原因,并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如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需积极治疗颈椎病;心脏衰竭导致的脑供血不足需要积极改善心衰状况等。
  • 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减肥,多食膳食纤维,多食鱼肉等高质量蛋白质食物,少吃红肉等。
  • 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原发疾病,避免久坐等。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 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脑血管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采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需要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凝血相关指标,以免造成不良出血事件,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按照医嘱服药,胃溃疡等患者服用时需小心胃出血。
  • 相关慢性病的治疗药物:坚持降血脂、降血糖、血压控制药物的长期合理服用。

手术治疗

有部分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由于血管狭窄造成的,若发现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达到70%以上时,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脑供血不足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髓海不足为本,痰浊瘀阻为标,精损髓伤、清窍失养为其病机关键。

治疗方法包括补肾平肝活血化瘀法等,针灸及按摩等传统中医技法或能对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产生一定效果。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中药尚未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故采取中医药治疗时需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服药治疗。

预后

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可使脑供血不足症状得到很好缓解,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另外,积极治疗脑供血不足可有效避免脑梗塞的发生。

并发症

痴呆

慢性脑供血不足与痴呆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脑血流下降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相关。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等需警惕患者痴呆的发生。

抑郁症及焦虑症

有研究表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症焦虑症的精神系统疾病,可能与脑血流不足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异常相关。

日常

脑供血不足患者日常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治疗原发疾病,保持规律作息时间,合理膳食以及良好的心情状态都有助于改善因此病引起的症状。

家庭护理

最常需要注意的是谨防患者摔倒,跌伤。患者家属需要积极学习急性卒中相关症状,如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需要解开患者衣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日常生活管理

  • 保持健康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劳累等不良作息习惯,早睡早起。
  •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量力而行,每日坚持。
  •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减少红肉摄入,多食膳食纤维及鱼肉等高质量蛋白质,摄入不饱和脂肪酸等。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肥等,避免久坐。
  • 增加社交,改善心情:有研究表明,增加社交和愉快的心情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日常病情监测

如有脑部动脉狭窄或脑部血流动力学异常需定期监测;如果发现严重动脉狭窄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目前对于脑供血不足,医学领域尚未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国际诊断标准中也无此病分类,如果被诊断此病也不用过于着急,积极寻找原发病因是关键,治疗时要谨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相信所谓“偏方”、“秘方”,以免上当受骗,耽误病情。

预防

  • 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包括颈椎病、心脏衰竭等。
  •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参见日常生活管理部分。
参考资料
[1]《外科学》(第八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彭春平等.慢性脑供血不足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1).
[3]Zhou D, et al. Advances in 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 [J].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2017.
以上内容由宋海庆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