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头痛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别名:血管源性头痛
就诊科室:神经科
武力勇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科技部十三五重大慢病项目专家组成员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搏动性疼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主要特征
  • 情绪、不良生活方式、脑血管病均为病因
  • 急性期可服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 所有酒精类饮料都易引发血管性头痛

疾病定义


血管性头痛(vascular headache)也称血管源性头痛,常以头部一侧或双侧阵发性跳痛、胀痛或钻痛为突出表现,这是由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或某些体液物质(如脑脊液)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门诊头痛患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

疾病类型

按血管性头痛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和继发性血管性头痛。

  •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睡眠障碍、情绪起伏等原因导致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 继发性血管性头痛:缘于头颈部,由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头痛。另外,一些影响到血管的头面部血管疾病,也可以引起血管性头疼,比如颞动脉炎(引发太阳穴部位的血管性头痛)。
病因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患者情绪障碍或者其他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血管收缩舒张被影响,或者是身体释放的一些特殊物质,引发了血管性头痛。

基本病因

  •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当遇到一些应急事件,尤其是焦虑时,会导致患者血管早期收缩继之扩张,在血管过度扩张阶段,会感觉到剧烈头痛。同时,不良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烟酒无度等也可能致病。
  • 继发性血管性头痛:由于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颅内血肿、脑血管炎等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血管性头痛。

诱发因素

天气过冷过热、劳累过度、抽烟酗酒、辛辣食物、情绪起伏大等因素均可诱发血管性头痛。

症状

血管性头痛表现为一组疾病引起的症状,主要包括偏头痛、偏侧或两侧头痛。

血管性头痛多在睡眠障碍、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过量喝酒时发作。发作前可能有视力模糊症状,发作时头部一侧呈搏动性剧烈疼痛。

典型症状

搏动性疼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主要特征,有时候也表现为胀痛。头痛部位往往是双侧的,常体现在太阳穴周围,或者整个头部感觉头痛。但也有单侧的,比如颞动脉炎引起的是一侧头痛,常表现在太阳穴和头皮部位。

伴随症状

血管性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畏光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管性头痛,伴随症状也会相应不同,比如:

  • 脑出血:发病非常突然,在几分钟之内能感觉到剧烈疼痛。
  • 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然发生的像爆炸一样的疼痛,如出现这种症状,需尽快就医。
就医

当出现如下症状时,患者需及时就诊。

  • 突发性剧烈的头疼;
  • 以前就有头疼,但是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
  • 除了头疼以外,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其他的症状;

就医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程度、疼痛范围、发作频率等病史,并根据病情必要时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就诊科室

一般是神经内科或疼痛科。当头疼比较剧烈时,建议急诊就医。

相关检查

经颅多普勒检查

经颅多普勒是一种简捷方便、无辐射、无创伤性脑血管的检查方法, 能对脑部血液动力学做动态追踪观察,对颅内主要动脉进行血流速度等指标的检测。血流速度异常的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减慢及两侧不对称。

脑电图检查

一般血管性头痛患者无论是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较高,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等异常波形。

脑部MRI检查

主要是为了排除脑部占位性病变、脑部血管狭窄或者堵塞等异常。

颈部MRI检查

主要是判断颈椎的退行性变是否会造成椎动脉狭窄、颈椎间盘前突/后突,进而压迫脊神经引起头痛。

相关血液检查

通过血液方面的检查,可以鉴别头疼的性质。

鉴别诊断

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又称神经机能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神经活动处于紧张与疲劳状态,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主要表现是头部闷痛、胀痛、压迫感、沉重感、紧箍感等,不剧烈。发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平时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不饮浓茶和浓咖啡。

痛性眼肌麻痹

痛性眼肌麻痹为眼球后及眼眶周围的阵发性、顽固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眼肌麻痹可与疼痛同时出现,或疼痛发作后两周内出现。持续数周后能自行缓解,但易于复发,适当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疼痛和眼肌麻痹。

治疗

血管性头痛的治疗主要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由于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引发的血管性头痛。对于由炎症引发的血管性疼痛,小剂量激素即可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例如由颞动脉炎引发的血管性头痛。对于比较严重的血管性疼痛,一般需要留院观察,甚至是住院治疗。

急性期治疗

一般需要服用止痛药物来快速缓解疼痛,当头痛剧烈时,建议急诊就医。

一般治疗

  • 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目前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避免刺激辛辣食物、劳逸结合等。若头痛无缓解,可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对乙酰氨基酚等。
  • 继发性血管性头痛:应明确导致头痛的脑血管疾病并对症治疗。如对于高血压引发的血管性头痛,应控制血压,服用降压药物。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急性期治疗

这个阶段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治疗药物主要有止痛药(如去痛片、对乙酰氨基酚等)、特异性药物(如麦角胺咖啡因等)、曲坦类药物(如舒马普坦等)。

  • 去痛片: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长期服用可造成依赖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疗程不宜超过5天。
  • 麦角胺咖啡因:主要用于偏头痛,能减轻其症状,无预防和根治作用,只宜头痛发作时短期使用。冠心病、严重高血压、甲亢者禁用。
  • 舒马普坦:用于成人偏头痛的急性发作。

预防性治疗

对于精神紧张、头痛失眠者,可服用少量的镇静剂,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以确保患者有足够的睡眠,避免头痛的发生。

  • 地西泮:主要用于镇静催眠、肌紧张性头痛。不良反应多见于嗜睡、乏力等。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而成瘾,不可突然停药,须逐渐减量。孕妇、妊娠期妇女、新生儿禁用。
  • 艾司唑仑:主要用于镇静催眠。不良反应多见口干、嗜睡、乏力等。不可突然停药,须逐渐减量。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 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用于典型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抑郁、帕金森患者禁用。

中医治疗

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表明,桃仁、川芎、红花、当归、柴胡、生地、牛膝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预后

血管性头痛可缓解,可控制。不伴有严重脑血管疾病者,治疗效果良好。

并发症

血管性头痛的并发表现主要为偏头痛相关症状或偏头痛病情发展相关病变。

偏头痛先兆持续状态

患者出现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视觉先兆持续时间超过1周,须到医院就诊,通过神经影像学排除脑梗死病灶。

偏头痛性梗死

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60分钟内,继发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一旦出现须立即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偏头痛诱发的痫性发作

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且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患者会出现惊厥、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日常

患者须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当血管性头痛发作时,要自我观察头痛规律,同时注意头痛时是否有呕吐、恶心、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症状。

家庭护理

患者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消除紧张、焦虑、烦闷等不良情绪。
  • 观察头痛规律,最好记录每次头痛发作的时间、程度、性质。
  • 注意饮食,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等。

家属

要尽可能支持、理解、体贴患者,避免给患者不良情绪刺激,以防诱发头痛。

日常病情监测

  •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血管性头痛患者,平时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如果头痛时血压明显波动,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需及时就诊。
  • 每次头痛发作时,记录头痛的时间、程度、性质等。

特别注意事项

  • 按时服药,不自行增减药量。
  • 避免食盐大量摄入,大量食盐会引起体内激素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血管突然收缩或过度扩张,引发血管性头痛。

预防

远离酪氨酸类食物

酪氨酸是造成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易导致头痛发作。含酪氨酸的食物包括:奶酪、巧克力、柑橘类食物,以及腌渍沙丁鱼、鸡肝、西红柿、牛奶、乳酸饮料等。

减少饮酒

所有酒精类饮料都会引发头痛,特别是红酒含有更多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

学会减压

放松心情,如听音乐、泡温水浴等。

适度运动

着重进行呼吸训练、调息的运动(例如瑜伽、气功)。

生活规律

营造安静的环境,维持规律的作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用脑和熬夜等。

参考资料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
[3]吕红卫.探讨经颅多普勒与脑电图诊断血管性头痛的价值对比[J].中外医疗,2016,35(10):4-6.
[4]邹华钦 吴金花.论血管性头痛患者的诊断与治疗[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0(04).
以上内容由武力勇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