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是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而致,这是因为细菌等病原体在扁桃体定植、感染引起了腭扁桃体慢性炎症,属于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
大龄儿童,包括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是慢性扁桃体炎的好发人群;成人患者以年轻人居多,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
春秋两季冷暖交替,气温变化显著,慢性扁桃体炎易急性发作。
根据组织形态学上表现的不同,临床上常将慢性扁桃体炎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三大类。
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慢性扁桃体炎可能与反复急性感染和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慢性扁桃体炎常因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局部细菌、病毒等定植所致炎。
有研究表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同时存在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其中,链球菌是主要的需氧致病菌。
频繁接触细菌等病原体和抵抗力下降可诱发该病。日常生活中,致病微生物可通过与同龄患者密切接触传播。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常有急性发作病史,而平时多无明显症状,仅有轻微咽部不适,如咽部异物感或刺痛感等,部分患者伴口臭。若扁桃体过于肥大,还可能引起打鼾、呼吸困难,影响吞咽和构音。
上述症状并非全部出现,有的患者甚至任何症状都不明显。
诊断慢性扁桃体炎需要结合病史、咽喉局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是诊断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依据。
耳鼻咽喉科
诊断慢性扁桃体炎需要结合病史、咽喉局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部分患者可观察到扁桃体和舌腭弓慢性充血。挤压舌腭弓时,扁桃体隐窝内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或豆渣样点状物溢出。扁桃体表面凹凸不平,可见瘢痕,可与周围组织粘连。
是识别急性炎症发作的常规检查手段。急性发作期血液检查结果可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也可升高。
在无症状的健康儿童中,咽喉部正常定植菌的阳性率可达40%,故并非全部患者都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咽拭子标本通常可培养出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病原体。
慢性扁桃体炎通常被视为全身感染的“病灶”之一。但是目前并没有公认的确切方法可以将扁桃体“病灶”与全身并发症联系起来。
对于扁桃体发炎后出现尿液检查异常的患者,需要测定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和心电图等辅助诊断,并进行肾功能相关评估。
慢性扁桃体炎通常需要与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角化症和扁桃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部分。有观点认为,慢性扁桃体炎是感染-免疫性疾病,故非手术治疗不应局限于应用抗菌药物,应适当结合免疫疗法,同时注意增强免疫力,辅助预防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在综合评估病情、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可行扁桃体切除术。已有研究证实,切除扁桃体能明显改善银屑病等全身并发症的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注意多饮水,饮食忌辛辣刺激,宜进食流质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常会自然痊愈,无需抗菌药物治疗。而细菌性扁桃体炎患者,需要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决定药物是口服还是静脉输液。
可以采取口腔局部含漱的方法,以取得清洁、止痛的疗效。
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间不建议手术治疗,可在急性发作痊愈2~3周后手术切除扁桃体。
考虑摘除扁桃体的患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通常症状不明显,患者可有咽部异物感等轻微不适症状,其主要危害在于可能导致耳、鼻、咽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部分慢性扁桃体炎会合并中耳炎、鼻窦炎或者是比较严重的咽炎。
慢性扁桃体炎的全身并发症多与各个靶器官对链球菌所产生的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可引起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
患者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如果发现心脏、肾和关节等全身异常的出现与扁桃体炎发作密切相关,应及时就诊。
无论扁桃体炎是由何种病原体引起的,正确的家庭护理均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康复。
成人应戒烟戒酒,建立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儿童则应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性和多样性,增强自身抵抗力。对于扁桃体炎病程慢性化的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必须及时就医,以免因延误治疗引起其他并发症。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需要对炎症急性发作情况进行监测,同时注意识别扁桃体炎相关的全身并发症。
出现畏寒、高热、剧烈咽痛和吞咽疼痛等急性扁桃体炎症状,或出现血尿、水肿、高血压、眩晕、心悸、关节红肿胀痛甚至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