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眼科
付晶医典专家团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北京市医管局知名专家团队斜弱视、视光及儿童眼病专家团队领衔专家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导致视物模糊
  • 与遗传、角膜疾病、晶状体疾病、眼部肿瘤等有关
  • 视近物看不清,经常视疲劳,重者视远物也看不清
  • 可通过配戴眼镜或屈光手术矫治

疾病定义


远视(hypermetropia或hyperopia)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指在眼睛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典型的远视者,视远物看不清,视近物更不清晰。

疾病类型

根据远视度数分类

  • 低度远视:<300 度(<+3.00 D)
  • 中度远视:300 度~500 度(+3.00 D~+5.00 D)
  • 高度远视:>500 度(>+5.00 D)

根据调节作用对远视症状的影响分类

  • 隐性远视:临床上远视度数较低的患者,可以利用自身眼睛调节作用,获得正常清晰视力,常规显然验光(不散瞳下验光)表现为正常人正视,散瞳麻痹睫状肌后,可暴露真实的远视度数。
  • 显性远视:远视屈光度超过调节作用的代偿范围,常规显然验光即表现为远视。
  • 全远视(或称总远视):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的总和,充分散瞳麻痹睫状肌后可测得屈光度。
病因

正常情况下,当平行光线通过眼球前部透明屈光介质(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这些结构)进入眼内,聚焦在视网膜上,就会形成清晰的像。当受到各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影响,眼球前后径变短,或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减弱,使聚焦点不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后面,就会形成远视。

基本病因

眼球前后径变短引起的远视

此类即轴性远视,是最常见的远视类型。

  • 生理因素:人在初生时眼的前后径较短,故很多婴幼儿表现为一种生理性的远视。眼轴随发育逐渐增长,到成年后应当成为正视或接近正视。
  • 病理因素:如果因遗传或外部环境影响,儿童眼轴发育障碍,不能达到正常长度,可出现远视;或者出现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和视网膜脱离等,均能影响眼球前后径长度。


屈光性远视

  • 曲率性远视:是指一个或多个屈光介质成分表面弯曲度不够导致,如角膜表面弯曲度变小,可由先天性平角膜、角膜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
  • 屈光指数性远视:是指由于一个或多个屈光介质成分屈光指数(折射率)发生改变,如晶状体的屈光力减弱,常见于老年性白内障、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术后、晶状体后脱位、糖尿病眼部损害等。

诱发因素

远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类:

  • 父母或祖父母中有远视患者
  • 糖尿病
  • 眼部肿瘤等占位性疾病
症状

远视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疲劳等,中高度远视者,还会出现相应的眼部改变。严重者可形成弱视、斜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屈光度数相关。

  • <6 岁:低中度远视者无任何症状,因为眼睛调节功能好,近距离用眼较少。高度远视者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明显斜视而被发现。
  • 6~20 岁:近距离用眼需求增大,特别是在 10 岁左右,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 20~40 岁:近距离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病人提前出现老花眼,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功能发挥的作用减少减退引起。
  • >40 岁:调节功能进一步下降,视物模糊、视疲劳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需要配镜矫正。

典型症状

视力减退

低度远视者,大部分人 40 岁以前不影响视力,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眼睛调节,表现的像正常人一样,不存在视物模糊。当眼睛的调节功能无法起代偿作用,将逐渐出现视近模糊,不能聚焦近处物体。高度远视或中老年人,由于眼睛的调节作用减退或不足,可导致远、近视力都减退,视远不清晰,视近更看不清。

视疲劳

远视眼无论看远或看近,都必须动用调节作用,在书写、阅读或其他近距离用眼场景下,容易产生视疲劳,如视力模糊、眼球沉重、压迫感或酸胀感、眼球深部作痛或不同程度头痛等。头痛部位多在额头或眼眶上部,有时引起肩胛部不适,或引起偏头痛,伴恶心、呕吐等。

眼部变化

常见眼球较小、前房浅。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水肿或视盘炎。

伴随症状

  • 有伴随症状且 6 岁前未及时矫正的高度远视儿童,会影响视觉发育,可形成弱视。
  • 长期过度使用调节,可导致内斜视。
  • 可能出现全身症状,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变化,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就医

出现明显的视近物模糊、眼睛容易疲劳等表现,须及时咨询眼科医生。

轻度远视的患者,可能视力影响并不明显,很难自觉发现,应定期就医检测视力。

就医指征

  • 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晰。
  • 远、近物体都看不清。
  • 经常出现眼球酸胀、眼眶痛、头痛等。
  • 儿童看不清课本、黑板,不能集中注意力。

诊断流程

1. 医生可能询问以下病史:

  • 患者的年龄;
  • 父母或祖父母中有无患有远视;
  • 有无其他眼部疾病;
  • 有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视力下降、视疲劳出现的时间,是逐渐出现的还是突然出现的;
  • 是否有弱视;
  • 症状出现后有无进行配镜治疗等。

2. 医生可能观察患者的眼部:

  • 有无眼球偏小;
  • 双眼、脸部是否对称;
  • 是否存在斜眼表现。

3.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系列检查:

  • 视力等视功能检查;
  • 散瞳验光检查;
  • 检眼镜检查;
  • 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根据患者视近物模糊、反复眼睛疲劳的表现,结合视力检查、验光检查等,可以诊断远视。

就诊科室

眼科

相关检查

视功能检查

首要是视力测试,可以简单迅速地了解患者远近视力损害程度。医生还会检查视野、色觉、立体视觉等其他视功能。如果儿童为高度远视,若不及时矫正,视觉功能发育会受影响,可能形成弱视。

验光检查

了解患者的屈光状态和屈光异常的程度,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医生会首先滴入散瞳剂麻痹睫状肌后进行验光,以避免眼睛本身调节作用对真实屈光状态的掩藏和干扰。

超声检查

应用AB超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指标的测量。

检眼镜检查

需要充分散瞳后进行检查。可观察眼底视盘大小、形状、颜色、边界和病理性凹陷,视网膜血管情况,黄斑及中心凹反光情况,视网膜是否有出血、渗出、色素增生或脱失等状况。

鉴别诊断

与近视鉴别

近视表现视近物正常,视远物不清。而青少年轻度远视者,用眼时间过多,睫状肌异常紧张收缩痉挛,也可导致视近物不清,导致假性近视。

鉴别方法:用云雾法或阿托品解除睫状肌痉挛后可消除假性近视,恢复远视表现,易与真性近视鉴别。

与老视(俗称老花眼)鉴别

远视眼、老视眼,可能都表现为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晰。

鉴别方法:老视是由于生理性眼调节力减弱,视近不清,戴镜时,能看近物,不能看远物。远视眼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戴镜后远、近都可看清。

治疗

目前远视主要通过光学配镜矫治,也可通过手术矫治。有很多轻度远视的患者,利用眼睛本身的调节作用,可以表现出如常人的视力,不需要给予特殊治疗,定期检查监测即可,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调节作用下降,远视症状逐渐凸显,则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屈光度数给予适宜的治疗。

一般治疗

配镜治疗,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

框架眼镜

简单,安全,应用较广泛,但远视眼镜为凸透镜片,度数越高,眼镜片中心厚度越大,可能对外观有影响,也可能影响活动。

隐形眼镜

直接接触眼球,不影响外观和运动,但对眼部卫生、镜片消毒要求高。在远视患者人群中,角膜接触镜的使用并不广泛。主要由于需要矫正的远视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对角膜接触镜的依从性较差;年轻患者由于存在一定量的调节,即使出现症状需要矫正也不需要全天配戴,因此也没有必要使用角膜接触镜。

手术治疗

主要是进行激光手术,一般要求满18周岁,但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措施。这些手术治疗通过重塑角膜曲率,增加角膜屈光度来矫正远视,手术方法包括以下: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

对角膜周边组织切削,使周边变扁平,角膜中心变凸,增加角膜屈光度,一般矫正小于300度的远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通过激光重塑角膜外形,适应范围较广,600度以下的患者可选择该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快。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

过程类似于PRK,需要使用酒精松解角膜上皮。但如果患者远视度数过高,角膜厚度不足,不适合做角膜激光手术者,可考虑人工晶状体置换术。

预后

远视眼经过及时矫正,眼睛疲劳症状可缓解,视力也有改善。

幼儿时期出现的生理性远视,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于正常,但高度远视的儿童,6 岁前若无未及时矫治,可进展成弱视。

并发症

屈光性弱视

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未在 6 岁前给予适当矫正的儿童,这类弱视可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并完全矫正,同时给予适当视觉训练,则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内斜视

有的患者使用调节过度,可出现内斜视。如果内斜视持续存在且为单眼性斜视,可出现斜视性弱视。

日常

远视患者在积极监测视力、及时配镜矫治的同时,应注意日常眼部保健。

家庭护理

  • 定期检查、监测视力变化。
  • 积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
  • 去正规医疗机构验光配镜。

日常生活管理

  • 保护眼睛免受阳光或其他强光直射,配戴护目眼镜。
  • 避免眼外伤。
  • 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禽蛋类、鱼类等。
  • 戒烟。
  • 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用眼,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 在光线柔和、采光明亮的地方进行工作或书写。
  • 避免长时间看书、看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 1 小时,需休息 5~15 分钟。

日常病情监测

由于患者的视力变化可能并不总是很明显,美国眼科学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以下眼科检查:

1. 成人如果患某些眼科疾病的风险很高,那么从 40 岁开始每隔一到两年进行一次散瞳检查。如果患者不戴眼镜或接触镜,没有眼睛症状,并且患眼病的风险很低,可以按以下时间间隔进行眼科检查:

  • 年龄小于 40 岁,每 5~10 年检查一次;
  • 40~54 岁,每 2~4 年检查一次;
  • 55~64 岁,每 1~3 年检查一次;
  • 年龄大于 65 岁,每 1~2 年检查一次。

2. 有糖尿病基础疾病者,遵医嘱定期检查眼睛。

3. 新生儿、儿童、青少年也需要接受眼科疾病筛查,在出生 6 个月、3 岁、一年级之前、在学校期间每 2 年均需由儿科医生、眼科医生、验光师或其他受过训练的筛查员进行视力测试。

没有症状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眼部是否有不适,是否有视物模糊等症状出现,一旦出现立即就医进行检查。

配戴眼镜或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主要是监测视力是否稳定或提高,远视度数是否稳定,高度远视者需注意是否出现眼底改变、内斜视或弱视等征象。

预防

大多数远视是生理性,目前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参考资料
[1]葛坚,王宁利.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0-411.
[2]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2.
[3]邵毅,赵学英,刘毅.眼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6:358.
[4]梅奥诊所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arsightednes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2499
[5]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582.
[6]喻京生.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137.
以上内容由付晶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