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伴有严重程度不同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咽部疾病。
急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通常呈散发型。
根据病理学分类,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三类。
临床常将急性扁桃体炎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由细菌引发的急性扁桃体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本病。
由病毒引发的急性扁桃体炎。常见病毒有EB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
由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
具有传染性,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而传染。
正常人的咽部或扁桃体隐窝内可能存在某些病原体,在身体防御能力正常时并不致病,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可大量繁殖并侵入扁桃体,出现炎症反应。
扁桃体是免疫系统抵御细菌或病毒进入口腔的第一道防线,常出现感染和发炎。
常见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甚至可见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此外,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也可以引起感染。
气温降低、季节更替、有害气体刺激。
烟酒过度、过度劳累或者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
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咽痛为主要症状,可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患者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周身不适等症状。
表现为剧烈的咽痛,吞咽时咽痛加重,甚至因畏惧疼痛不敢吞咽,疼痛常常放射至耳部,婴幼儿常表现为流口水和不吃东西。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
儿童有时可因高热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等,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及腹泻。
该病发病快,病情变化迅速,甚至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各种疾病,因此,在发现咽喉痛24~48小时内未缓解,扁桃体红肿、化脓,有吞咽困难、发热、头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可去耳鼻咽喉科、内科、感染科就诊,小儿患者可去儿科就诊。
首先,医生检查患者的口咽,查看扁桃体的情况。
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Ⅰ度扁桃体超出腭舌弓但不超过腭咽弓;Ⅱ度扁桃体肿大超过腭咽弓;Ⅲ度扁桃体肿大达到咽后壁的中线。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耳、鼻这些可能被感染的部位,另外还会检查患者的颈部和下颌是否有淋巴结肿大。
细菌感染的患者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和C反应蛋白增高。
可查到致病菌以指导临床用药。
当怀疑有并发症出现时,可选择相应的检查。例如,考虑有肾脏并发症时,应进行尿和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少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的扁桃体发炎,还会进行相应的病毒学检查。
主要与咽白喉、猩红热、樊尚咽峡炎、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以及白血病性咽峡炎等相鉴别。
致病菌是白喉杆菌,患者有咽痛症状,咽部可有特征性的灰白色假膜,超出扁桃体范围,不易拭去。另外,患者精神萎靡、低热,呈现特殊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变化,咽拭子涂片及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
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可表现为咽痛和全身症状,易与化脓性扁桃体炎混淆。但樊尚式咽峡炎患者常单侧咽痛,全身症状比较轻。其特征为病变常局限于一侧扁桃体,覆有灰色或黄色的假膜,易于拭去,擦去后可见下面有溃疡,常可累及牙龈。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有升高,咽拭子涂片可见致病菌。
患者急性期也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与急性扁桃体炎不同的是,咽部一般不痛,且单侧扁桃体肿大,继而表面坏死,表面覆有灰白色假膜,还可能发生全身性出血和衰竭。血常规中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分类以原始白细胞和幼稚白细胞为主。
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式取决于致病原因。
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可以自行好转,无需药物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红肿化脓,则需要足量足疗程服用抗生素。
服用过程中,即使感觉症状有所改善,也不能擅自停药、减药,否则疗程不足,可能会造成再次感染。
同时,还可以应用局部治疗、中药治疗来缓解不适症状。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在急性期2周后进行扁桃体切除术。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常会自然痊愈,无需药物治疗。而细菌性扁桃体炎患者,需要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决定药物是口服还是静脉输液。
可以采取口腔局部含漱的方法,以取得清洁止痛的疗效。
如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行扁桃体切除术。急性发作期间不建议手术治疗,可在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痊愈2~3周后手术。考虑摘除扁桃体的患者,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称扁桃体为“乳蛾”,称急性扁桃体炎为“烂乳蛾”、“喉蛾风”,认为该病系内有痰热,外感风火,应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绝大多数急性扁桃体炎患者都可以自然痊愈或在治疗后康复,少数患者会反复发作,演变为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这是由于炎症波及周围组织导致的,较常见。
多发生在急性扁桃体炎发病3~4天后,表现为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超过4~5天,局部隆起且穿刺有脓。
为咽旁间隙的化脓性炎症,表现为患者咽旁及颈侧剧烈疼痛,颈部、颌下肿胀,张口受限,重者影响呼吸。
临床表现常为耳痛,严重者甚至鼓膜穿孔,耳内流脓。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发热,头痛或压迫感。
可能与个别靶器官对链球菌所产生的III型变态反应有关。
表现为全身关节疼痛,手足腕等关节尤为显著。
表现为乏力、腰部疼痛、血尿、水肿、肾功能异常等。
表现为皮下无痛性结节、皮肤环形红斑等。
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心衰症状。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改善生活作息,注意隔离,避免传染。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运动、饮食和卫生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引起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是有传染性的,因此,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免疫力,减少或避免感染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