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就诊科室:眼科
付晶医典专家团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北京市医管局知名专家团队斜弱视、视光及儿童眼病专家团队领衔专家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

概述
  • 一只眼注视时,另一只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眼位
  • 先天发育不良、神经肌肉病变、外伤、继发于全身疾病等
  • 手术、眼镜矫正、药物治疗和视功能训练
  • 不仅影响外观形象,还会对双眼视觉功能产生损坏,导致患者心理障碍

疾病定义


斜视(strabismus)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由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双眼单视功能异常等,患者可能出现自卑心理。

正常情况下双眼运动协调一致,双眼可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并使目标在双眼黄斑部成像,传导到大脑视觉中枢,重叠成一个完整且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像。当因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双眼运动不协调时,就会发生斜视,可能出现将一个物体看成2个影像。

流行病学

  • 斜视是眼科多发病、常见病。斜视患病率约为 3%~5%;
  • 先天性内斜视患病率约为 0.25%;
  •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外斜视,平均发病年龄 4~5 岁;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十分常见,发病年龄集中在 2~3 岁,个别也可出现在 1 岁以内;
  •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发病的平均年龄为2.5岁;
  • 非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年龄常在2岁以后。

疾病类型

斜视分类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理想的分类方法涵盖所有类型斜视。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发病年龄、眼睛偏斜方向分类。

根据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分类

共同性斜视:支配眼球的神经肌肉系统无器质性疾病,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无障碍,但眼位偏斜,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往上下左右各个方位注视时,患眼斜视角度不变。

非共同性斜视:眼球运动存在不同程度受限,眼位偏斜角度随注视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也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非共同性斜视分为麻痹性和限制性两类。

  • 麻痹性斜视是由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发生病变引起的斜视,如上直肌控制眼球向上,若眼睛的上直肌麻痹,这只眼向上转动会困难,同时表现为这只眼睛向下偏斜。
  • 限制性斜视是由各类机械性限制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和斜视。如甲状腺眼病,眼肌起初水肿肥厚,后期发生肌肉纤维化,失去弹性,牵拉眼球发生偏斜。

根据斜视发生的年龄分类

先天性斜视:先天性斜视指出生后或出生后早期发现的斜视,先天性内斜视多于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生,先天性外斜视多于出生后1岁以内发生,可能与出生时存在的缺陷有关。

后天性斜视:后天性斜视指出生 6 个月或1岁后发生的斜视,正常视觉功能已经开始发育。

根据眼位偏斜方向分类

水平斜视:包括内斜视和外斜视。

垂直斜视:包括上斜视、下斜视。

其他:旋转斜视、混合型斜视。旋转斜视包括内旋斜视、外旋斜视。

根据融合状态分类

隐斜视:两眼仅有偏斜的趋向,但能被大脑控制正位,并保持双眼单视呈潜在性眼位偏斜。

显斜视:是指眼的视轴明显偏斜,不能被融合机制控制,又分为恒定性斜视和间歇性斜视。其中,间歇性斜视为部分时间可被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属显斜范畴,为隐斜与显斜之间的过渡形式。

病因

斜视的病因复杂,涉及眼睛调节功能、家族遗传等多种学说,部分斜视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发病的特点,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的婴儿出生时就存在斜视,有些出生几个月后出现斜视,有些是长大后或成人后出现的。

成人斜视多由于后天发生神经系统的疾病、颅脑外伤、眼外伤、颅内或眶内的炎症、肿瘤、病毒感染等。

儿童斜视常见于以下情况:

  • 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不良,有的人甚至眼外肌天生缺少或畸形;
  • 染色体变异、基因疾病,如唐氏综合征;
  • 家族或父母中有人患斜视;
  • 婴幼儿生产过程异常,如难产、宫内窒息、产钳助产或剖腹产等因素可对眼部产生损害,使得支配眼球的神经、肌肉发生异常;
  • 儿童具有明显的屈光异常,如远视眼、近视眼、散光等;
  • 其他后天疾病,如麻疹病毒感染累及眼肌。
症状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一只眼注视时,另一只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眼位,可能会对行走和平衡等所需要双眼视觉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有些患者合并明显的屈光不正;有些儿童患者,合并弱视。


典型症状

  • 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出现偏斜,但部分患者偏斜并不明显,或呈间歇性,很难发现;
  • 眼球转动时可出现不同程度受限或正常;
  • 复视现象,将单一目标看成2个影像。由于复视干扰而引起辨向能力丧失,可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常会自动闭上一只眼睛,以减轻复视的干扰;
  • 代偿性头位,有些斜视患者常采用偏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
  • 畏光,强光下习惯性眯着或闭着一只眼;
  • 容易出现视疲劳,视物不能持久,害怕注视尖锐物体或相同物体密集摆放排列;
  • 合并屈光不正、弱视时,视物模糊、视力低下。
就医

斜视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明显表现出眼位偏斜,有的仅有喜欢歪头、斜颈、眯眼、怕光,并出现步态异常的症状,如果患者有前述异常表现,应及早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

就医指征

  • 幼儿持续存在斜视的表现,一个眼看正前方时,另一个眼偏斜,尤其是大于3个月的孩子,反复出现斜视表现;
  • 反复将单一目标看成2个影像,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 常喜欢歪头看东西,伴斜颈、眯眼、怕光等,有时可观察到幼儿有此表现;
  • 眼球向某个方向或各个方向转动受限制;
  • 斜视伴视力下降。

诊断流程

1、医生可能仔细询问以下病史:

患者为儿童,会询问母亲生产时是否早产、难产及出生体重。

会询问斜视发生(发现)的时间及症状:斜视为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斜视出现在视近还是视远或远近均有;是单眼斜视抑或双眼交替性斜视;斜视是否只出现在精神不集中或疲劳时;询问是否在户外怕阳光,喜欢闭一眼;是否有复视;是否有视物歪头等。

还要了解既往治疗情况,是否做过弱视治疗,是否戴过眼镜,是否做过眼外肌手术,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

2、医生会建议检查视力与屈光状态,包括检查远、近视力;分别检查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等。常规行外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

3、其他:可能建议行斜视专科检查,如遮盖试验、斜视角检查、眼球运动功能检查、感觉功能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就诊科室

眼科

相关检查

病史问诊

目的在于判断斜视的性质和估计是否适合手术、评估手术效果。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和病程对判断斜视性质和预后很重要。另外,患者曾否戴过眼镜,戴眼镜后反应如何,有无代偿头位,有无家族病史对于判断斜视性质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眼外观检查

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排查内眦赘皮、解剖异常造成的假性斜视,有无代偿性头位。

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

详细检查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青少年患者,必须用 1%阿托品散瞳,在调节肌麻痹后进行屈光检查。

遮盖试验

与医生相对而坐,距离为 0.5 m,取一宽 5 cm、长 15 cm的硬纸板作为遮盖板,分别检查注视 33 cm和 5 m以外的目标时的眼位情况。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判断隐斜视或显斜视。

检查眼球的运动

配合医生向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6 个主要运动方向注视,医生可观察眼球运动偏斜情况,以确定每条眼外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斜视角检查

斜视角测量,有助于斜视的诊断,包括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试验、同视机法等。角膜映光法比较简便,但是不够精确。其中,三棱镜加遮盖试验是比较精确的斜视角定量检查法。

鉴别诊断

应鉴别假性斜视,以免误诊。假性斜视是指外观看起来像是眼位偏斜,但实际上双眼可以正常注视同一目标。这类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认,有以下三种情况经常被怀疑为斜视。

  • 双眼瞳距过宽,正常瞳距为 62 mm左右,超过 70 mm则可形成双眼外斜假象。双眼瞳距过小,也会给人造成内斜假象;
  • 内眦赘皮,指内眼角皮肤皱褶覆盖住内眦部,严重者鼻侧白眼球都被皮肤覆盖,造成内斜视假象;
  • 幼儿鼻梁宽、扁平,经常被家长误认作“斗鸡眼”。
治疗

儿童斜视一经确诊即应开始治疗。有的儿童斜视合并明显屈光不正,如远视眼,首先应配镜矫正远视眼等屈光不正。若斜视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已经形成弱视,应首先矫正弱视,待两眼视力平衡后,再运用非手术或手术的方法矫正斜视。

成人斜视有些是先天形成的,幼时未选择治疗,成人后可通过手术矫正眼位。若是后天疾病导致的斜视,先保守治疗,并积极检查相关病因。病因清楚,病情稳定 3-6 个月后可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散瞳剂和缩瞳剂

用阿托品散瞳可以矫正或部分矫正因屈光调节异常导致的内斜视。滴用缩瞳剂可以形成药物性近视,减弱中枢性调节,对矫正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有效。

A型肉毒素

各种原因造成某条眼肌麻痹,对侧拮抗肌正常,两条肌肉牵拉眼球的力量不平衡,会导致斜视。可在对侧拮抗肌肉内注射肉毒素,肉毒素有神经毒性,可麻痹拮抗肌,两侧肌肉都麻痹,力量平衡,可减小或消除斜视。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

斜视手术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斜视病因、斜视方向和角度、检查结果等,选择需要外科手术调整的眼外肌,通过切断、移位、缝合等方法,延长或缩短它的长度,移动它的着力点,来改变它对眼球的牵拉力量,完成斜视矫正的目的。

术前准备

  • 术前遵医嘱完善常规检查及眼科专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 手术前 3 天,遵医嘱常规抗生素眼药水滴双眼;
  • 术前遵医嘱禁饮食。

术后

术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 眼睛肿胀:术后早期个别有青紫现象,2~3 天内肿胀明显,一般 7 天后可消失;
  • 眼睛疼痛:患者术后伤口可能会有些疼痛,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
  • 眼睛充血、水肿:患者术后可出现眼睛充血、水肿,一般可持续较长时间;
  • 眼痒:多由于产生缝线肉芽肿,使用丝线,尤其是比较粗的丝线,作为肌肉缝线时容易产生。

术后注意事项及护理

术后次日复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位、眼球运动检查,对术后早期过矫进行处理。术后 1 个月复查,遵医嘱检查眼位情况、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和有无发生并发症。术后 3 个月时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眼位情况、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和有无发生并发症等。

  • 术后患者应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洗漱时尽量避免沾水,避免揉搓术眼;
  • 遵医嘱按时滴抗生素眼药;
  • 外出需戴防风尘及紫外线眼镜,防止沙子、异物等进入眼睛;
  • 术后眼部禁止使用化妆品;
  • 术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如无明显异常,可进行看书、看报纸等日常活动;
  • 术后 1 个月内避免游泳,预防眼部感染;
  • 戴隐形眼镜者,直至完全康复前,尽量不要戴隐形眼镜。

手术并发症

角膜干凹斑:表现为手术后2~7天,在手术肌一侧角膜缘出现 1~3 mm的小凹,荧光素可染色,角膜干凹斑可在数天内消失,并且不留斑痕,重症者有时可留下淡薄浑浊的斑痕。

眼内感染:比较罕见,与手术中操作不慎,穿破眼球有关。有脓液时,需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

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可能由于个体差异,会导致术后患者还存在眼位不正,出现欠矫或过矫。对于术后早期的小度数欠矫及过矫可通过遮盖、三棱镜和调整镜片度数纠正;过矫度数较大,可疑肌肉滑脱,应迅速手术探查;必要时考虑再次手术治疗。

复视:此多为暂时现象,一般 1 周后消失。但是对于手术过矫引起的复视,早期可通过戴三棱镜或压贴三棱镜矫正,1~2 个月后如仍存在复视,可再次手术调整眼位以改善复视。

肌肉滑脱:这是斜视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手术过程中,也可在术后早期出现。术中或术后一旦发生肌肉滑脱,则出现眼位过矫、眼球向该肌肉作用方向运动受限,应立即给予复位。

角膜损伤、视力丧失:一般很少见,巩膜壁过薄或其他眼病造成的眼部结构异常可能增加其发生率。

其他治疗

弱视治疗

当合并弱视时,应到正规医院配戴矫正眼镜。单眼弱视者,医生会建议用临时眼罩遮盖健康的眼睛,强迫弱视眼视物。

光学治疗

框架眼镜:轻微的屈光不正不需要矫正,如果内斜视患者有明显的远视,且该患者的内斜视的部分或全部原因与远视有关,应及时配镜矫正。

三棱镜:有复视的斜视患者,配戴三棱镜使两眼视轴平行,可以在主要视野消除复视。

视轴矫正训练

这是指视轴矫正师在眼科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双眼视觉与眼前运动相关的各项检查,指导患者进行双眼视觉功能训练,可以补充和巩固手术效果。

预后

一旦发现儿童或成人斜视,应及早就医咨询,斜视一般不能自愈,但通过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研究表明,出生后早期发生的内斜视,1.5-2 岁以内矫正斜视预后较好,年龄越大,双眼视觉功能异常恢复越困难。外斜视多为间歇性,有时正常,有时斜视,即使在年龄较大时手术,也有恢复双眼视觉功能的机会。

绝大多数斜视通过手术使眼球正位后,能长期保持,不复发。但影响眼球位置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因此个别患者由于术前双眼视功能受到破坏,术后没有很快恢复,术后眼球正位不能维持,出现复发。

并发症

复视

由于斜视,一个物体被感知为两个物像,称为复视。

混淆视

对于斜视患者,外界不同物体分别投射在两眼黄斑中心凹,两个不同的物像在视皮质无法融合,看到两个物体重叠混合的像,称为混淆视。

弱视

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形成斜视性弱视。

日常

斜视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定期复查,以了解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减少复发和控制其进一步发展。

家庭护理

心理护理

儿童斜视可影响双眼视功能,形成弱视等,部分斜视儿童,尤其是眼睛上下偏斜者,孩子会习惯歪头、侧脸视物,日久可能影响面颈部、脊柱的发育,而且斜视明显者影响外观,儿童可能会被同龄人嘲笑,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这些患儿不仅惧怕和同龄人相处,而且不愿意上学,易形成孤僻、内向、敌对等不良心理状态。此时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了解患儿心理过程。同时需耐心疏导,鼓励其积极面对,恢复自信心,帮助其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

生活护理

斜视的患者大部分不能形成有效的立体视,对于空间的深度、物体的远近判断有一定困难。在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所处环境的周围情况,不要跌倒或被撞伤。

对于丧失立体视的成人患者,一些职业选择受限,如职业驾驶员、显微外科医生、飞行员等职业无法胜任。

自我训练

部分隐斜患者,斜视并不明显,或者间歇性斜视患者,有时候表现为斜视,有时候正常,这部分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在家进行一些自我矫正训练。

最常见的笔尖锻炼,将一支笔放在眼前40厘米处,逐渐移到眼前,这个时候保证双眼盯住笔尖,可以借此锻炼眼部肌肉,有一些训练需要借助一些特殊训练的设备或工具,每天坚持锻炼。部分轻度斜视者通过锻炼可以自我控制斜视出现的频率。

请注意:任何训练应在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不可自己盲目训练。

日常生活管理

术后休养环境安静舒适;

选择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如蔬菜、水果等;

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等,并注意用眼卫生;

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信心;

合并屈光不正者,术后及时重新验光配镜;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时复查。

日常病情监测

斜视可有家庭自测的方法——角膜映光法(即常说的手电筒筛查)。首先用一支手电筒,置于孩子双眼前部正中 30~40 cm位置,让孩子双眼注视灯泡的亮光,这时在孩子双眼角膜上会各出现一个灯泡的反光亮点。仔细对比亮点的位置,如果双眼角膜反光亮点均位于瞳孔中间位置,说明孩子在注视目标时双眼均处于正视位,没有斜视现象;如果反光亮点不在上述位置,就可粗略判定可能存在斜视。

需要提醒的是自测方法精确度不够、家长对测试结果判断可能有错误,因此怀疑小儿有斜眼、“对眼”等倾向的家长,应首先及时带幼儿就医检查确认,咨询专科医生。

预防

有些先天性因素无法预防,家长定期关注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做好眼部护理,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治疗等,有助于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预后效果。

1、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注意头的位置,不要使其长期偏向一侧。

2、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3、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要看印刷图片字迹清晰的书籍,不要躺着看书,不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机与玩电脑等。

4、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 2 周岁时让眼科医生检查,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5、小儿对红色反应敏感,所以可以在小床正中上方挂上一个红色带有响声的玩具,定期摇动,使听觉、视觉结合起来,有利于新生儿双侧眼肌运动的协调。

6、有些全身疾病可以导致眼睛斜视,因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参考资料
[1]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7-251.
[2]葛坚,王宁利.眼科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32-443.
[3]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6):1-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斜视诊治指南[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1-27.
[5]WebMD-Is surgery an option for strabismus? https://www.webmd.com/eye-health/qa/is-surgery-an-option-for-strabismus
[6]https://www.webmd.com/eye-health/strabismus
[7]https://www.nhs.uk/conditions/squint/
[8]https://www.nhs.uk/conditions/squint/surgery/
[9]魏丽丽.现代化医院管理丛书.临床实用护理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35-236.
[10]Louwagie CR, Diehl NN, Greenberg AE, et al.Is the incidence of infantile esotropia declining?: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Olmsted County, Minnesota, 1965 to 1994. Arch Ophthalmol. 2009 Feb;127(2):200-3.
以上内容由付晶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