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更新

抢修复电“战地”面孔——“我们的使命是确保 每一盏灯都能点亮”

信息来源: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4-09-24

9月15日,贵州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应急特勤队争分夺秒对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10千伏新桥线昌美支线开展导线脱绑加固抢修工作。 蒙万刚 摄
 
 
  在这场艰苦的抢修复电攻坚战中,涌现了一个又一个能奉献、敢担当、舍小家、为大家的电力工作者。他们脸上紧张、专注的神色,流露出争分夺秒、同甘共苦的决心,是4.1万前线奋斗者的共同写照。
 
  海南电网文昌供电局翁田供电服务中心经理陈富
  “不要采访我,我真的没有时间”

陈富(右二)正在告知群众电力抢修相关情况。 李光烨 摄

扫码查看央视报道《长镜头老陈的七天七夜和台风后“第一束灯光”》
 
  “一天打几百个电话,你不是诈骗分子谁是诈骗分子?”海南电网文昌供电局翁田供电服务中心经理陈富,看着手机无奈地苦笑道。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和物资调配团队通完话紧急协调一批刚运出的抢修物资,话没说完,手机铃声又急促地响起来了。“你不要采访我,我真的没有时间,不好意思了。”陈富抱歉地摆摆手,转身又被无尽的电话缠住。
  广西的、贵州的、深圳的……施工队、资源队、后勤保障队、客服人员……自超强台风“摩羯”登陆翁田,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队伍1000多人集中在翁田作业,每一天,陈富都要和天南地北的人联系,统筹协调清障、抢修、物资等各种事情。自然也被贴上了“电话诈骗”的标签,电话还一度被误会停机了。大家找不到陈富,陈富也着急,越着急越上火,他就把火撒在了自己的手机上,“啪”地一声巨响,手机砸在桌子上,手机背板都被砸烂了。接下来的每一天,大家都能看到陈富在用着破手机打电话。
  陈富是土生土长的文昌人,在基层工作了十多年,当地人都称呼他为“老陈”。9月7日凌晨,在经历了狂风骤雨的一夜后,天还未亮他便外出勘察灾情,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十年前‘威马逊’的时候,我就在抗风一线。那时我和同事一起拉倒杆,抬沙袋。惨烈的灾情我是永生难忘,没想到隔了十年,又遇上了。”看着被台风打得东倒西歪的电杆,老陈一阵感慨和难过。
  受台风影响,当地通信中断,抢修复电工作刻不容缓,老陈没有多余的时间继续难过,他得先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我们现在最要紧的目标就是勘察城区灾情,抓紧抢修重点线路。手机现在已经全部无信号了,我们外出勘灾的信息也传不回来,所以我们只能靠人工面对面传递信息,非常时期,请大家克服困难!我这边会配合施工队想办法把道路打通。”
  老陈带人配合施工队沿线路用挖掘机等大型器械挖出一条勘灾的道路,又马不停蹄地整理员工们汇报的受灾情况,渐渐地,他从一团乱麻中理出了头绪。“你看看那个水产养殖户,保守估计损失300万,自备发电机也只能是短时间的,一天八千到一万发电机油费,十天十万就不见了!长时间谁受得了?”医院、供水、村民家里都没有复电,老陈着急得眼眶都红了。
  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老陈每天都顶着巨大压力在不断推进。故障巡查、现场管控、安全监督、施工作业……老陈时刻都奋战在抢修一线,带着队伍有序推进一项项任务。9月的海南,每天仍然是37℃高温,看着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支援翁田抢修的队员们艰苦作业,身形彪悍的老陈又红了眼眶,“谢谢他们,真的,辛苦了,感谢弟兄们”。
  9月13日晚上,翁田镇即将迎来第一束光明,连续奋战7天的老陈,脸上的严肃和焦虑变成了笑容,带着记者开车赶往现场,“去记录一下,翁田第一个复电的变压器,哈哈”。老陈说自己的心情就像在产房外等待着新生儿,还哼起了歌曲《向云端》。
  “亮了,亮了,够不够亮?”23时35分,合闸一瞬间,陈富和村民都在欢呼,“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村民对陈富和现场的抢修人员连声道谢。附近的村民听说亮灯也赶来了,围着陈富问“我们那边也会亮吧?”“会嘞。包亮!”陈富重重拍了一下胸脯,向村民比划了一个放心的手势。
  看着亮起的灯,陈富相信,其他的灯一定也会尽快亮起,“不要叫我老陈,我一点都不老,我才40多岁,不累了,哪里都舒服了!”喜悦撑开了他脸上的皱纹。
  南网报记者 刘德欣 通讯员 李光烨
 
  广东电网汕头金平供电局金园供电所配电运维二班班长郑宗文
  “顾不上害怕,因为目标就是送光明”
 
郑宗文(左二)在山林中和同事一起探讨抢修方案。 廖悦凯 摄
 
  一周过去,因为天天摩挲,郑宗文桌子上的单线图已经起毛边。这是他连续几日的作战地图,上面几乎每个节点旁边都有他的标注,对应着哪根线被树压断,哪根杆倾斜需要校正,哪根杆得重新“栽种”,所有这些从图纸又变成最后的实际行动。
  不过得到这样的一张可靠图纸并不容易。郑宗文所在的汕头供电局这次主要负责支援海南儋州南部地区抢险。汕头位于潮汕平原,虽也有山,但并不多。来到儋州南部时,大家一时有点儿懵。
  “橡胶林、灌木丛太多。中压线路基本都在密林中。”郑宗文介绍,这里多是当年的国营农场,主要种植橡胶树,树苗还很矮的时候,电网已经基本搭建好。随着橡胶树逐渐成材,当年农场里的人也四散至不同的村落,线杆却遗留在橡胶林中继续发挥作用。
  这次台风一来,不少橡胶树经受不住风吹,纷纷倒伏,压在线路上,有些线杆也被风吹断。为了摸清楚每一根线杆的情况,必须得深入密林。
  这里的密林让无人机飞手陈勋非常为难,由于常年已经没有人走进走出,根本没有路,里面覆盖了非常茂密的灌木丛,野竹子,有时一脚踩下去也不知道是否有什么。常常原本需要十几分钟完成的线路巡视,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
  热带林区,马蜂、蚂蟥、火蚂蚁最让人胆战心惊。如只要被马蜂蜇到,单单拔出刺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送医院观察。“当地人说这里其实还有旱蚂蟥、蜱虫,不过我倒是没有看到。”
  可能陈勋他们实在顾不上观察周围的环境,即使密林中偶尔会有奇花异草。有时为了赶时间,夜行也难免。除了探照灯,还有自己的头灯,但是都不顶用,光只是直直地在前,剩下的便是无穷无尽的黑暗,“非常纯粹的黑,但也顾不上害怕,因为目标就是送光明。”
  “25公里山路走出100公里的感觉。”山林给郑宗文他们出的难题还不止于此。儋州即使密林处,也能看到沙地,这种土质非常难栽杆。有一根杆恰好又位于排水口附近,施工时挖掘机一挖就塌,最后只能边挖边往里填石头,最后本来两个小时能搞定的活,从上午九点干到下午两点,整整5个小时。
  山林里的痛苦是讲不完的。“通信中断最难办,对讲机也发挥不了作用,最后只能用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法。一队40个人,一起出发,勘察到问题,你就留下处理,剩下的接着往前。手上带着的永远是无人机、手机地图、线路图,三张对比着穿山越岭。”不过郑宗文觉得都不算什么。山林里很难碰到老百姓,只要碰到,就会发现他们非常热情。
  郑宗文严肃的表情一闪而过,很快又恢复了放松、乐观的样子。手里的茶刚刚泡好,赶工期的这段时间,郑宗文与他的工友每天都如此,早上六点出发,晚上不论多晚回来都要开会总结、定下明天的工作安排,接着他与现场施工负责人再开小会。每晚睡下都要凌晨两点,“睡得香,多亏我这两盒单枞。”不过一盒已经见底,另一盒也差不多。时间伴随着一根根重新修正好的线杆在流逝,他知道,回家的日子也不远了。
  苏东坡说在儋州“兹游奇绝冠平生”,差不多也是郑宗文们的写照。毕竟,他们在短短一周有余的时间里走遍了儋州密林中每一根杆塔,查勘了将近1300余公里线路,并一一将其复原。
  南网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缪世超 黄斯奇 廖悦凯
 
  广东电网佛山供电局支援队伍指挥部副总指挥高能
  “弟兄们回不了家,我怎么能回”
 
高能(右二)在海南临高加来镇大尧社区抢修现场勘察。 黄涌 摄
 
  “我希望常回海南,但是不希望以支援的方式回。”47岁的高能是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有着24年电力行业从业经验的他,现在担任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支援队伍指挥部副总指挥。这次他率1200多人的团队驰援海南。
  “中秋节自然没有回家,我们是一支很团结的队伍,弟兄们回不了家,我怎么能回?”高能一脸淡然地说。
  “我们的使命是确保每一盏灯都能点亮。”高能说。他的团队是一支铁军,9月9日抵达广东徐闻进行电力抢修工作。14日,高能作为先遣团队的一员,过海筹划,直奔现场。16日晚,南方电网5500人电力援琼抢修队伍抵达海口,其中就包括高能的1200个弟兄。他和团队主要负责临高县和儋州市共五个镇的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抢修复电工作。
  抵达海南后,高能和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当中。面对复杂的灾情和繁重的任务,他冲锋在前,亲自指挥并参与到抢修现场的每个环节中。从10千伏线路到0.4千伏线路……他深知,每一根电线的修复,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每一次故障的排除,都是对受灾群众的一份承诺。
  在抢修过程中,高能和团队遇到了诸多困难。由于台风破坏严重,许多道路被阻断,抢修车辆难以通行,大量树木倒在电线上……面对这些挑战,高能和团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很“高能”,他们没有退缩,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发动群众力量,共同克服难关。“两个地区的政府很给力,在我们来之前就成立了工作指导小组,大家一起清理障碍,速度快了不少。”高能说。
  在高能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临高和儋州两地的抢修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截至9月18日晚8时,临高片区、儋州片区分别完成269个台区、95个台区的修复。
  在紧张的抢修工作之余,高能总是尽可能地利用休息时间,去村民家坐坐,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尽力提供帮助。
  铁汉也有柔情的一面。抢修中,一个场景让高能很难忘,在抢修现场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刚上小学的小姑娘跑到高能面前,用稚嫩的声音问:“伯伯、伯伯,我们村今晚上能有电吗?”看着小姑娘期盼的眼神,高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弯着腰,温柔地说:“伯伯、叔叔们会努力加油的,一定让你们早日用上电。”
  另一方面,作为儿子,高能自然也牵挂在乐东黎族自治县生活的年龄超过80岁的双亲。“我是他们的儿子,但是作为一名党员,现在正是需要我挺身而出的时候,抢修现场比他们更需要我。”
  “这1200个弟兄舍弃自己小家的团圆,和我一起来支援海南,儋州、临高的父老乡亲们还等着我们尽快送电呢。”高能说,等到海南受台风影响的电网恢复了,1200个弟兄平平安安回到家,他再回乐东和父母吃团圆饭。
  南网报记者 韩晓彤 通讯员 赵艳 黄涌 缪世超
 
  深圳南山供电局副总经理饶伟云
  “没路就蹚出一条抢修路”
 
饶伟云(左一)耐心听当地村民诉苦。 朱婷婷 摄
 
  9月22日,是饶伟云登岛抢修的第15天。吃过早饭,开完早会,他像往日一样,一个人开车奔跑在各个抢修点。今天他要去的是翁田镇东村,在离深圳供电局支援海南抗击台风“摩羯”抢险前线指挥部十几公里远的地方。
  台风袭击时,东村正面受创,损失惨重。饶伟云沿着东村的电力线路走了一圈,大概有30多杆电线杆,近1500米。周围环境好的电线杆,工作人员已经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展作业了,边勘灾、边设计、边领料、边抢修。
  “大姐,这根电线杆已经被断树枝围住了,可不可以喊些人一起帮忙清理,加快抢修进度,早日复电。”东村路口偶遇一位姓郭的大姐,饶伟云就地“请求支援”。郭大姐是个养鸡户,她的鸡准备养大了卖到广东广州去,听到饶伟云是从深圳来电力抢修的,顾不上收拾被台风重创的鸡窝,二话不说拿起电话拨打给村委,赶紧“摇人”帮忙清理。
  走到村东头,饶伟云又遇到了两位正在修葺鸡圈的村民。大姐看到来人穿着抢修服,赶紧停下手里的活儿说,“你们是来抢修电的吗?”
  饶伟云和兄弟们像一道光,给村民们带去了希望。大姐积压了多日的苦闷一股脑儿全部都说出来了,“鸡舍倒塌,鸡全部死掉了。你们来了我们很激动,一直盼着你们来,还是我们国家好,感谢党咧。”
  “感谢你的理解,我们会尽快通电,年底会有大丰收的。”或许是不想让紧张的作业气氛再给大姐增添烦忧,饶伟云连日来紧锁的眉头稍微有些舒展,脸上堆出了一丝微笑。
  “我们遇到的村民,有养生蚝的、养花甲花螺的、养鸡的、还有养猪的,也有一位养虾的,台风过后自己就赶忙把树障清理出来了,就等我们进场抢修。”告别了大姐之后,饶伟云一边催促着挖机、高空吊臂车进场,一边说着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水产养殖户靠发电机,一天光加油就要几千元,早抢修完一天,就能挽回一天的经济损失。”
  在成为翁田低压抢修三支队支队长之前,饶伟云还是海口中压抢险二支队支队长。“我来到海南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抢修海口演丰主线,沿线丛林茂密,还横跨了一条深沟,没有路可走。”
  这次饶伟云从深圳带的64个兄弟们都来自南山,是个电缆全覆盖的中心城区。电缆抢修是兄弟们的强项,但架空线需要登杆作业,饶伟云确实心里没底。
  “现场没有路可以走,就蹚出一条抢修路。尽量机械化作业,让吊臂车把人送上去抢修,又高效又安全。”饶伟云说。
  饶伟云是深圳供电局9月8日第二批增援队伍300人中的一员,从深圳坐汽车到徐闻港,再坐船渡过琼州海峡到海口,走了15小时,抵达海口已经是凌晨4点,第二天一大早就组织开展抢修。
  晚上布置工作,白天现场闭环。每到一个施工现场,饶伟云都仔细检查安全措施,发现问题耐心提醒、纠正。同时,还建了一个“支援翁田三支队”联络群,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10点多,群内随时都能看到饶伟云的身影,从人员调动到工器具使用再到安全规范等等,事无巨细一一交代,前线抢修兄弟的请示也迅速回复,这大约就是前线指挥部政委宋岩口中说的抢修秘籍“秒办”了。上下齐心,有事都“秒办”,抢修就快了。
  截止9月22日,饶伟云所在队伍,共完成了约600千米线路的脱落复位紧固、原地断裂驳接和更新导线,金具修复1762个,扶杆649处,清除树障572处。全部抢修任务胜利在望,饶伟云终于不再时时紧绷着神经了。
  (朱婷婷)
 
  速写
先遣队员“五抗哥”
 
  来自于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今年35岁的李广伟现今有了个外号叫“五抗哥。”在南方电网供职13年时间,先后参加了抗击台风“威马逊”,抗击新冠疫情、抗击2024年桂林冰灾,抗击2024年桂林“6·19”洪灾等多项急难险重的保供电任务,此次抗击台风“摩羯”他又再次作为先遣兵,早一步来到海南省文昌市受灾情况较重的地方。
  早在9月7日,李广伟已经登岛了,摸清现场情况,为南宁供电局即将出发的430人的抢修复电队伍解决好衣食住行,是他和同事王益成作为先遣部队的首要任务。
  克服通信缺失、导航不足的困难推进任务后,当地指挥部的复电号令马上又来了,李广伟马上和同事兵分两路,保障抢修复电、物资调配、后勤保障都能井井有条。
  从抗击台风“威马逊”时期人海战术的小伙子,到如今抗击台风“摩羯”时期的综合负责人之一,李广伟奔走在各个现场之间,表情从容,有事兜底解决,年轻的面孔上是让人信赖的英气。“我很荣幸能见证这么多次抢修复电的胜仗,也很骄傲,现在的年轻人用无人机,机械化施工等技术手段提高了现场抢修复电的效率。”李广伟如是说。
  (敬敏)
 
老党员有召必回
 
  9月10日凌晨2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60多岁的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广东南海设计院退休员工黄少红惊醒。电话那头,是输电部负责人焦急的声音:“黄工,紧急任务,海南文昌遭受严重灾害,我们需要立即组建队伍前往救灾,您能否……”话音未落,黄少红已毫不犹豫地打断:“我马上到!”
  挂断电话,黄少红没有片刻犹豫,迅速穿戴整齐,驱车赶往单位。到达单位后,黄少红迅速融入队伍,与其他队员一同踏上了前往海南的征途。
  在海南文昌,黄少红带领小分队迅速行动起来。黄少红一边指导队员进行测量、记录,一边在心中快速构建出复电方案的蓝图。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很快便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短短半天时间,他就带领团队完成了《“摩羯”台风复电工程导线金具串通用图》《第二批复电攻坚项目设计深度要求》等关键资料的编制工作。这些资料的出炉,为后续的抢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为受灾地区的电力恢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黄少红也会偶尔想起远在700公里之外的家人。特别是9月16日那天,当他在手机上看到三个孙子提前发来的中秋祝福时,心中的柔情瞬间被唤醒。他回复:“爷爷也祝你们中秋节快乐!在海南这边一切都好,不用担心我。”
  “我是一名党员,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都在。”当被问及为何在退休后还愿意投身到如此艰苦的救灾工作中时,黄少红的回答简单而朴实。
  (王永珑)
 
早起的“后勤部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根据安排,贵州电网公司毕节供电局智能配电作业员刘庆国负责该局300多人支援海南队伍的内务管理。
  为了确保支援队伍在每天7时30分前往工作现场开展抗灾复电工作,他每天早上4时30分起床,洗漱完毕,5时准时出发,开着车到文昌供电局排队领取早餐,送回队伍住宿点。9时,又到指定地点运回矿泉水。10时出发到指定位置领取中餐,根据每天的施工地点,分别运送到各个施工现场。
  每次搬运二十多箱餐食或者矿泉水,他累得大汗淋漓,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一天更换几次衣服。下午,他还要协调买菜,安排内勤人员做晚餐。晚上,还得做好队伍的服务工作,大家有什么需求,立即妥善解决。特别是9月22日,领取中餐时,正逢大雨,他克服道路泥泞,准时把中餐送到东郊镇施工现场。
  “作为一名党员,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困难面前不退缩是理所当然的。”刘庆国说。
  (杨祺)
 
“拼命三郎”抢修急
  “如果更改线路路径,需要新立杆位,不符合快速复电抢修工期要求。”“麻烦协调当地政府按原线路路径实施。”9月16日,在海口110千伏龙桥站龙#1线道贡支线#40杆倒杆抢修现场,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企发中心可靠性研究室经理林国成向相关联系人协调工程实施情况,强调原有实施方案的重要性。经过政府及当地村委协调,终于克服不利因素,9月18日,道贡支线按原有方案在进行全力立杆。
  在广州供电局,林国成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年内共外出支援抢修6次,今年抢修更是一次都没有落下过,在除夕时还去到广西桂林支援冰灾抢修。9月5日,在台风“摩羯”登陆前,林国成就响应单位号召,第一时间带领队伍来到湛江徐闻支援抢修。9月6日,林国成利用台风登陆前的窗口时机,快速部署各项抢修工作,台风一过马上组织应急发电车到达医院、学校等重要场所保障用电,同时带领抢修人员对受损线路设备进行现场勘察,并制定抢修方案,积极投入抢修战斗。9月7日,接到进一步前往海口支援抢修任务的命令后,林国成乘坐台风后通航的第一艘轮船到海口,下船立即投入战斗,担任前线指挥部协调员,奔波于各个攻坚施工现场和各级指挥部,为推进抢修复电提速。
  9月16日中秋节前夕,指挥部派人送来林国成家人的节日问候视频,对离家十多天的林国成来说,这是难得的礼物。“我老婆很支持我的工作,虽然中秋节没法在家过,但我老婆说一家团圆会有时,万家灯火等不得,她鼓励我安心留在前线进行抢修。”看完视频,林国成又匆匆投入抢修战斗。
  (杨林达 洪林)
 
教孩子安全用电
 
  作为云南电网公司红河供电局应急抢险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1997年出生的蔡怡麒是土生土长的云南红河个旧人,对海南唯一的印象是幼年时来旅游,洁白的沙滩和美丽的椰林风光。但当9月14日,再次踏上海岛,蔡怡麒坦言:很震惊,到处是横倒在路边的树木和受损的设备。
  和别人乘汽车前来支援不同,蔡怡麒是坐货车来的,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安全地将红河供电局筹集的156台应急发电机安全运抵海南省海口市。13日凌晨1点出发到14日凌晨安全抵达,24小时里他只睡了2个小时,顺利移交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前方指挥部报到。
  在前方指挥部,蔡怡麒负责的是红河供电局应急抢险队作业计划编制和推进情况跟踪。红河片区的任务台区是119个,其中海南省文昌市宝芳中心学校的变压器是第一个被复电的变压器,有了电,孩子们的用电安全成了蔡怡麒最关心的事,“到处在抢修,而且接连还有台风,汛期用电安全很重要。”
  能不能给复课后的孩子们上一堂安全课?抱着这个想法,蔡怡麒找到了红河供电局应急抢险队指挥长曹进扩,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宝芳中心学校副校长郑海惠。
  “我们复课后的安全用电第一课没想到是红河供电局提出来了,在这个特殊时期真的很难得。”郑海惠说,孩子们的确很需要这方面的安全用电知识,只是没想到来的是云南“大山里的老师”。
  为了讲好课,这个“大山里来的老师”蔡怡麒想了不少办法,总结雨天防触电的“五防三不要”便于孩子们记忆,在现场教孩子们如何应对掉落的高压线。“当我听到孩子们回答我说要跑的时候,就很心惊。”这堂课,让孩子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汛期遇到危险可以这样做。
  和孩子们在一起,蔡怡麒不由得想起他6个月大的孩子正呀呀学语,走的那天没来得及跟家人告别,视频电话里,妻子没有责备,抱着儿子体贴地说:“我们等你回来。”
  (祁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