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我的位置:华律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辽宁法律咨询 > 阜新法律咨询 > 公司法法律咨询

推荐咨询

法定解除权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么

辽宁-阜新 2025-02-01 18:25 公司法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法定解除权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么

报告编号:NO.20250201*****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关于法定解除权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么的律师回答 未到所面谈,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咨询我

    企业法律顾问

    帮助人数:44706 好评率:95.26% 响应时间:3分钟内

    法定解除权一般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是法律基于一定的立法政策和价值取向而赋予当事人的一种救济权利,旨在保障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摆脱合同的束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如果允许当事人随意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可能会导致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遭受严重损失时无法获得法律的救济,破坏合同的公平与稳定。当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来限制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条件或方式,但不能完全排除法定解除权的存在。
    例如,在一些商业合同中,双方可能会约定在一定范围内不得行使法定解除权,但如果出现了法律明确规定的解除情形,仍可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解除权。总之,法定解除权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不能轻易被当事人约定排除。

    回复于 2025.02.02 05:56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 咨询我

    商业法律顾问

    帮助人数:17440 好评率:96.52% 响应时间:5分钟内

    关于法定解除权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么的问题,华律网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法定解除权通常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
    法定解除权是法律直接规定的,在特定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其目的在于维护合同的公平与正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允许当事人随意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可能会导致一方当事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获得法律规定的救济途径,有悖于法律的公平原则。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对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条件或期限等进行约定。例如,在合同中约定当一方违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另一方才能行使解除权,且该违约程度的界定及解除权的行使期限等由双方约定。但这种约定不能完全排除法定解除权的存在,只是对其行使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总之,一般情况下法定解除权不能被约定排除,但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当事人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约定和限制。

    回复于 2025.02.01 19:44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 咨询我

    公司破产调解顾问

    帮助人数:39756 好评率:95.90% 响应时间:3分钟内

    法定解除权通常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是法律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赋予当事人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其目的在于维护合同的公平与正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若允许当事人随意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可能会导致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及时摆脱合同的束缚,从而损害其合法权益。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对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条件、程序等进行限制,但不能完全排除法定解除权的存在。例如,在一些商业合同中,双方可能会约定在特定情况下一方必须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后才能行使解除权,这只是对解除权的行使进行了一定的约束,而非排除。

    回复于 2025.02.01 18:33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 咨询我

    企业合规咨询顾问

    帮助人数:53255 好评率:98.69% 响应时间:5-10分钟内

    法定解除权通常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一般情况下不能由当事人随意约定排除。
    1. 法定解除权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在特定的法律情形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在一方当事人严重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况下,另一方享有法定解除权。
    2. 法律规定法定解除权是为了维护交易的公平和稳定,确保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能够得到合理的保障。如果允许当事人随意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可能会导致一方当事人在遭受严重违约时无法及时寻求法律救济,从而损害其合法权益。
    3. 当然,在某些特定的合同中,当事人可以通过特别约定对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条件、程序等进行细化和补充,但不能完全排除法定解除权的存在。例如,在一些服务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如果对方未履行特定义务则享有解除权,但这种约定不能否定法定解除权的基本规定。
    总之,法定解除权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和稳定性,一般不能由当事人随意约定排除,但在特定合同中可以进行合理的约定和补充。

    回复于 2025.02.02 00:57

查看全部回答
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问律师

推荐: 辽宁律师 阜新律师 公司法律师 阜新公司法律师

相关咨询
相关知识
  • 法定解除权能否约定排除

    合同解除06/28/2017 17:59:00更新

    双方当事人订立民事合同以后,是需要按照合同的内容来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的,需要受到合同的约束。但是如果达到法定解除条件的,可以解除合同。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对于法定解除权能否约定排除?下面,华律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法定解除权能否约定排除

  • 法定解除权能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

    抚养费01/19/2023 14:06:59更新

    法定解除权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法定解除权是合同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其行使直接导致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法律后果,是法律对非违约方的规定救济。关于法定解除权能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排除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 委托合同中对任意解除权的排除约定效力如何

    合同法规04/07/2018 17:09:00更新

    【案情】 **家具厂与**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委托其在林区代为收购木料,分三批向**家具厂提供,并特别约定“双方均不得擅自解除合同”。**公司按约提供两批木料后,因资金困难,无法收购第三批木料,遂起诉要...

  • 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有什么区别吗

    合同的抗辩03/02/2017 10:58:00更新

    当一份合同签订以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有一方终止或是违约,那么他将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法定解除合同的,那么,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有什么区别吗?今天,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委托合同中对任意解除权的排除约定是否有效

    合同解除03/25/2014 21:39:55更新

    【案情】胜阳家具厂与杰刚公司签订委托合同,委托其在林区代为收购木料,分三批向胜阳家具厂提供,并特别约定“双方均不得擅自解除合同”。杰刚公司按约提供两批木料后,因资金困难,无法收购第三批木料,遂起诉要求解除委托合同,并赔偿损失。【分歧】本案审

  • 合同的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在法条中是怎么体现的

    合同的抗辩03/01/2017 18:34:00更新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的社会,是契约的社会,合同在生产生活中也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能按约履行,或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不再继续履行,那么,合同的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在法条中是怎么体现的?今天,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热门律师推荐
13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信用卡还不起了怎样处理最妥当会坐牢吗

问题分析:当信用卡还不起时,较为妥当的处理方式如下:首先,应及时与发卡银行取得联系,向银行说明自身的经济状况,表达还款意愿,申请协商还款计划,如延长还款期限、分期还款等。银行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考虑和调整。 其次,积极筹集资金,通过合理安排个人收支,节省开支,争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偿还欠款。可以向亲朋好友借款周转,待经济状况好转后再归还。 关于是否会坐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单纯的信用卡欠款逾期不会直接导致坐牢。如果是恶意透支,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才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会面临刑事处罚。 但如果只是暂时无法还款,积极配合银行处理,按照协商的还款计划逐步履行还款义务,通常不会触及刑事责任,不会坐牢。重要的是要保持与银行的沟通,避免逃避还款责任。

6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贷款逾期没有钱还怎么办

问题分析:若贷款逾期且暂时没有钱还,首先应尽快与贷款机构取得联系,坦诚说明自身的财务状况,争取获得一定的宽限期或协商还款计划。其次,要积极整理自己的收入和资产情况,看看是否有可变现的部分,如闲置房产、车辆等,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处置,以筹集还款资金。同时,也可以尝试向亲朋好友借款,先解决燃眉之急,之后再逐步归还。 在与贷款机构协商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沟通记录和协商结果,避免后续出现纠纷。如果确实无法一次性还清贷款,应按照协商的还款计划按时足额还款,避免再次逾期,否则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如被起诉、征信受损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债务咨询机构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借款人更好地应对贷款逾期问题。总之,面对贷款逾期没有钱还的情况,要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3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什么录音可以作为法律证据

问题分析:以下几种录音可以作为法律证据:首先,录音内容必须与案件相关,是与争议事实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对话或陈述。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关于合同履行情况的录音就可能具有证据效力。其次,录音的获取方式应当合法,不能通过非法手段如窃听、偷拍等方式获得。如果是在合法的场合,经过一方或多方的同意而进行的录音,通常是可以被认可的。再者,录音的真实性要得到保障,不能被篡改或伪造。在法庭上,需要有相关的技术手段来证明录音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例如,可以通过专业的音频鉴定机构对录音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是否经过修改。最后,录音的提供者应当能够说明录音的来源和背景,以确保证据的可信度。如果录音是在私下场合获得的,提供者需要解释为什么进行录音以及录音的目的等情况。总之,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录音,才有可能在法律诉讼中被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9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网上立案是否中断诉讼时效

问题分析:网上立案一般不会中断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立案材料等行为可视为主张权利的一种方式,若通过网上立案的方式向法院表达了相关诉求,应认定为诉讼时效的中断情形。 然而,具体是否中断还需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综合判断。例如,若网上立案后存在法院未及时受理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考量是否真正中断了诉讼时效。但一般而言,合法有效的网上立案行为本身是有可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

10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父亲把房子过户给儿子需要交税吗

问题分析:一般情况下,父亲把房子过户给儿子需要交税。主要涉及以下税种: 1. 契税:如果是以买卖方式过户,儿子作为受让人需缴纳契税,税率根据房屋面积等因素确定,通常在 1%3%之间。 2. 印花税:按房屋成交价的 0.05%缴纳。 3. 个人所得税:如果是直系亲属间的赠与,且满五年且为唯一住房,免征个人所得税;否则,需按差额的 20%或房价的 1%缴纳。 4. 土地增值税:一般情况下,直系亲属间的房产过户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然而,如果是通过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方式,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通常只需缴纳印花税等少量费用,无需缴纳契税等其他税种。 总之,父亲把房子过户给儿子是否交税以及交哪些税,取决于过户的方式等具体情况。在办理过户手续前,建议咨询当地税务部门或专业房产律师,以确保合规办理并了解具体的税费负担。

10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有限责任公司挂名股东承担什么责任

问题分析:有限责任公司的挂名股东通常需承担以下责任: 其一,出资责任。虽未实际出资,但在公司注册资本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若公司资不抵债,债权人可要求挂名股东在其未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其二,公司治理责任。虽未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但在公司决策等重大事项上,若其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可能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对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 其三,诚信责任。挂名股东应秉持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挂名身份从事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若被认定存在此类行为,需对公司及其他股东承担侵权等法律责任。 总之,挂名股东并非仅挂名而无需承担责任,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避免因自身行为给公司及相关方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14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上门催款合法吗

问题分析:上门催款本身在一定条件下是合法的。如果债权人是在合法的债权范围内,通过合理的方式,如与债务人当面沟通、了解债务情况等进行催款,通常是被法律所允许的。 然而,如果催款过程中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如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对债务人进行人身威胁或侮辱等,那么这种上门催款行为就可能构成违法。 债权人在进行上门催款时,应当注意保持理性和克制,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恐吓等不正当手段。同时,应当尊重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给债务人及其家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如果债务人对债权人的上门催款行为提出异议或认为其行为违法,债务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向相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救济,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信用卡超过3年诉讼时效了还起诉吗

问题分析:一般情况下,信用卡超过 3 年诉讼时效后,银行通常不会再起诉。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对于信用卡欠款的诉讼时效,通常为 3 年。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银行仍可能起诉。比如,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或者债务人自愿履行部分债务后又反悔的,债权人仍有权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合理期限内提起诉讼。 另外,如果银行在 3 年诉讼时效期间内曾向持卡人主张过权利,如通过催收等方式,那么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此时银行仍可在重新计算的诉讼时效期间内起诉。 总之,信用卡超过 3 年诉讼时效后,银行起诉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如果持卡人对自己的信用卡欠款是否已过诉讼时效存在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10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网贷逾期5万会被起诉吗

问题分析:网贷逾期 5 万是否会被起诉,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若网贷平台催款后借款人仍未还款,且逾期时间较长、金额较大,网贷平台很可能会选择起诉。 从法律层面来看,逾期还款属于违约行为,网贷平台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当逾期金额达到一定程度且逾期时间持续,网贷平台为追回欠款,通常会采取起诉措施。 然而,也并非所有逾期 5 万的情况都会被起诉。有些网贷平台可能会先通过内部催收、外包催收等方式进行催讨,在多次催讨无果后才会考虑起诉。此外,如果借款人在逾期后积极与网贷平台沟通,表明还款意愿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网贷平台也可能会暂缓起诉,给予借款人一定的时间来还款。 总之,网贷逾期 5 万有被起诉的可能,但具体是否会被起诉取决于网贷平台的决策以及借款人的态度和行为。借款人应重视逾期问题,及时与网贷平台沟通,尽量避免被起诉带来的更严重后果。

8小时前
近期帮助 1568144 人
居间费用是否合法

问题分析:居间费用通常是合法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居间费用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居间行为的合法性:居间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居间服务,不得违反公序良俗等。 2. 合同约定的合法性:居间费用的支付应当有合法的合同依据,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居间费用的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如果合同约定不明确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居间费用可能会被认定为不合法。 3. 行业规范的遵循:不同行业可能有其特定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居间人在从事居间服务时应当遵循相关的行业规范。如果违反行业规范,可能会导致居间费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总之,居间费用在符合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和行业规范的情况下是合法的。如果对居间费用的合法性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 “回答很详细,也很耐心,以后要是有需要的话,我还会咨询的,非常感谢”

    2020.12.15来自用户评价了

    李永东专职律师
  • “感谢”

    2020.12.15来自用户评价了

    信金国合伙人律师
  • “感谢您的帮助”

    2020.12.15来自用户评价了

    信金国合伙人律师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