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彭清林的“新工作”:斑马线上“倡文明”

· 杭州打造人民满意城市交通实践范例

· 97.6%完成率 杭州全力冲刺回迁民生实事年度任务

· 暖心之外 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杭州“新”探索

· 杭州与维罗纳市签署合作议定书

· 通学这件事 在杭州已经跨入新境界

· 今年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省市民生实事提前超额完成

· 6个月从未“丢货”!无人值守的风刮到杭州的夜市小摊

文明播报  
>>更多  

· 西湖边的这块绿牌获赞:这很“杭州”

· 第九届大运河集体婚典提前“剧透”

· 一男子在上海地铁站台突然昏迷 6个杭州人急忙冲上前去……

· 太暖了!杭州阿姨坚持了11年的事 有了接班

· 十几万分之一的概率!同一间病房 两场“生命救助”

· 文明观演 让看大戏更“惬意”

· 为他点赞!杭州有名大学生上演“教科书式救人”

· 杭州“农”墨重彩绘“丰”景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1.jpg
12.jpg
12.jpg
19.jpg
   首页 > 文明聚焦
杭州打造人民满意城市交通实践范例
杭州文明网     2024-11-13 11:43:00
 稿源: 杭州日报
 编辑: 程慧雨

  城市现代化,交通要先行。

  日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式对外公布,将从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填补了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法规空白,开启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治化新局面。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杭州一以贯之。

  在G20杭州峰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赛会东风下,近5年来,杭州累计交通投资超5000亿元,地铁网、快速路网总里程双双突破500公里,跃居全国前列。

  在交通基础设施扩容提能的同时,杭州加快转变治理理念、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坚持把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作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核心战略,系统构建了“顶层设计引领,紧扣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公交优先三大核心,强化智慧、文明两翼赋能,深化城市交通治理攻坚”的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体系,交通效能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内畅外联

  打造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杭州全面打造“轨道上的城市”,从2018年初仅有的3条线路104公里,发展到如今的12条线路,运营里程达516公里,“十城区”轨道交通全覆盖。

  地铁轨道的织密,对公共交通的联系交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256座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岗位覆盖率达45%基础上,杭州着力推进公交、地铁、慢行“三网融合”发展,建立高品质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体系。

  《杭州市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实施导则》率先出台,为科学制定三网融合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轨道接驳联席会议机制,对存量和增量轨道站点按照“一站一策略、一点一方案”原则,分类制定接驳设施方案,推进地铁站点与公交站点零距离换乘、与周边建筑能通尽通、与周边接驳设施风雨连廊能建尽建,打造无缝衔接的高品质设施。

  不同交通方式间的空间衔接也日益紧密。近年来,杭州以“地铁送到站,公交坐回家”的服务理念,开通短距离、高密度、走街串巷的地铁接驳线,畅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杭州共有地铁接驳线 510条,客运量占全市公共汽(电)车总客运量1/3以上。

  “地铁一到,公交即发”,成为杭州公交接驳“最后一公里”一块响当当的牌子。目前,杭州公交已实现50米“零距离”公交地铁换乘站覆盖率达80.2%,150米“近距离”换乘达到98.3%。同时,在31条地铁接驳线上推出了“地铁一到,公交即发”,实现地铁与公交的班次同频,提升换乘体验感。目前,杭州主城区所有地铁站的接驳线运营时间已基本做到与地铁服务时间同步。

  城市内部交通“血脉交融”,城际交通同样便捷顺畅。

  重大交通枢纽、层级道路体系、相关配套日益丰满。十余年间,杭州东站、西站、南站、机场等重大枢纽得到了建设或提升。地铁19号快线串联三大枢纽,城市对外交通更加便捷顺畅。各大枢纽均配有公共交通接驳体系,无缝连接、安检互认,并在运营时间、换乘引导、信息服务等方面对接协同,实现深度一体化出行。

  与此同时,杭州还着力城乡一体建设,推进服务均衡发展。目前,杭州已实现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钱塘与主城区公交全面一体化,所有公交线路均实现统一编码、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支付方式。

  此外,杭州还在打造城乡公交“微枢纽”节点运输模式,在多个点位中找到平衡,设立“微枢纽”换乘,既满足村民的出行需求,也提高城乡公交的运行效率。

  一张惠及大众的公交网络遍布杭州市域,对缩小城乡差距,拓展城市骨架,提升杭州城市综合实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顶层设计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杭州是全国较早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理念的城市之一。早在2004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构建“城市公交优先”体系 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处于优先地位。同年7月,杭州下发《优先发展城市公交 缓解市民“出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正式提出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2010年1月,杭州又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品质公交”的实施意见》,以加大公共交通发展力度、提高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促进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推动落实杭州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相应的部署,在公交优先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公共交通体系,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公交优先”城市。

  公交优先说起来顺理成章,而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为此,杭州市从多方面综合推进公共交通优先战略落地。

  《关于深入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实施导则》等一系列政策、规划、标准出台,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的落地提供支撑。

  设施线路建设持续推进,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杭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2022年7月起,杭州在丁兰区域率先开启片区“单元治理”,形成市区共建、群众参与、以最小服务单元为基础,开展定向优化,提升区域公交出行分担率和市民满意度的治理成果。2023年9月,丁兰街道实施的“公交单元治理”项目入选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截至目前,杭州已有33个区块完成单元治理工作。

  自2023年2月起,首推公交“六进”服务举措,公交进园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中心、进小区、进企业,将公交线路引入支小路、住宅、园区周边,让公交线路的走向、停靠站点与市民的出行需求更为匹配。截至目前,杭州已开通“六进”线路342条。

  近年来,推出多条“定制公交”专线,有的“点对点”直达,缩短了市民通勤和游客游览的时间;有的将市民常去的地方串联起来,一条线路就能满足大部分日常需求……这样的公交线路满足了大家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2023年8月,杭州公交在7170M路推出“线跟人走”式的“云公交”地铁接驳运营模式。2024年7月又在1306M路上推出“云公交 2.0”升级版本,进一步解决了“一老一小”群体的公交预约出行难题。

  此外,杭州还坚持“出行即服务”的Maas理念,推出“杭州公共交通”App,整合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推出涵盖地铁、公交、水上巴士的公共交通“一码通”,将公共交通优惠政策从实体卡拓展至虚拟码,同步推出国内最大力度、基于公共交通“一码通”的新一轮票价优惠政策,鼓励绿色出行,目前累计优惠金额已超7亿元。

  数智赋能

  智慧交通取得新成果

  作为“数字经济之城”,杭州肥沃的创新土壤、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让大数据在共享中形成乘数效应,杭州交通发展逐渐从“建设驱动”转向“数智赋能”。

  杭州城市大脑率先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开启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并不断迭代,已形成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日均数据达8000万条以上。在此基础上,“杭州交通治理在线平台”于去年启动建设,对城市大脑交通板块实施迭代升级,构建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目前已集成公交、交管、停车等14个应用场景,有效支撑精准治理。

  依托大数据平台,杭州交通的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全国最大的“数智绿波”网,总长度超400公里;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实现了“全市停车一张图”和“先离场后付费”。

  数智赋能,还在更多的细节中。

  杭州公交建设智能化运营组织平台,基于客流时段分布、道路通行环境,按照“一线一策”,实现线路单程时间、班次间隔科学合理,做到实际客流与线路计划精准匹配,实现精准调度和精细组织。

  同时,改变过去单线运行的模式,推出多线联运。重点针对不同线路、同方向、同站点,实行错时发车。通过多线发车时间优化,实现不同线路分时停靠,提高车辆停靠频次,缩短候车时间。

  如此,带来的是更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越来越多的乘客可以掐点乘坐公交车。2022年8月,首批6条“准时公交”陆续上路,如今“准时公交”已增至99条,沿线乘客只需根据“准时公交”到站时间出门,不用赶到站点等车了。

  乘客候车的时间不断缩短。杭州公交推出“邻线切换”举措,以7280路公交车为例,该班车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停靠“桕联东”站后,转换为308路,自“九溪”站起按308路运营至龙翔桥。在不增加任何车辆的情况下,增加3个发车班次。

  共治共享

  深入开展超大城市综合交通治理

  面对1300万量级人口和470万量级机动车保有量,杭州依然有底气、有能力实施“暂停地面限行、放宽车辆限购”等重大举措,城市交通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搭建联动机制。杭州建立了“全国鲜有”的省治堵办和省公安厅全方位指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力推动、属地区县全面覆盖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治理体制,推动“公交都市办”与“市治堵办”机构合并、职能整合,架构起“交通主建、交警主战、部门协同、属地支撑”的高效运转统筹协调机制,有力保障了城市交通“规建管”全周期治理质量。

  规划、方案引领在前。十余年间,杭州颁布了一系列交通发展治理政策,编制了多项交通综合及专项规划。《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杭州市“十四五”治理交通拥堵规划》《杭州市机动车停车场(库)建设和管理办法》等的出台,让治堵工作的每一步都有配套的规则、步骤和目标,也让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畅通沟通渠道为先。杭州打造“开门治堵、开放治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形态,形成了“四问四权”的社会参与机制,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保障市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除了规划政策引领、公交优先的推进,杭州还紧盯堵点,形成重大堵点综合治、常发堵点滚动治、施工堵点动态治、景区堵点专项治、预判堵点提前治“五治方针”,有效破解了堵点乱点治理难题。2018年以来,每年开展不少于50个堵点治理。

  面对类型各异的城市拥堵形态,杭州坚持民呼我为,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分类施治、精准治理的堵点“六治法”,包括施工堵点及时治、重大堵点综合治、常发堵点滚动治、预判堵点提前治、景区拥堵专项治、高速堵点联动治。

  特别是针对西湖景区“流量集聚、路网受限”的突出矛盾进行了集中攻坚。在时间维度上区分“工作日、双休日和小长假、长假”三种时段,在流量维度上区分“平峰、繁忙、超大客流”三种形态,在措施维度上强调“管理、服务、工程”三侧发力,在治理目标上细分“近、中、远”三期递进,努力探寻交通体验优化、旅游经济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其间,坚定发展极致公交服务,构建“两环十射九连”的景区公交线网体系,高品质打造环西湖公交干线2条,针对景区周边10处地铁站开行接驳公交,形成“十射”接驳线路网络,开通9条景区内部公交线路强化景点串联,实现景区旅游出行一次换乘可达。

  今年西湖景区双休日公交线路日均运送乘客17.71万人次,同比增长215.51%。“地铁+公交”“旅游大巴+公交”“出租车+公交”“小客车+公交”多元换乘体系已经形成,超70%的乘客会选择“地铁+公交”出行,绿色出行已经成为主流。

  此外,杭州还聚焦城市客运行业的难点痛点开展改革攻坚,持续探索巡游车与网约车协同发展,持续为城市出行提供“更优解”。

  优质可感

  城市交通让生活更美好

  杭州是生活品质之城,亦把公共交通作为展示、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打造公共交通出行文化、出行潮流。

  打造主题专线,弘扬城市文化。先后开通串联杭州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专线”、宣传清廉文化的“510小莲清风专线”、象征中意两国友谊的“1314路”、连接杭州主要景点的“520路大红豆专线”,并以主题公交为基础,开发数字藏品、爱情车模等衍生产品。杭州公交1314路、“大红豆”等线路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现象级”公交线路。

  紧跟数字潮流,拓展交通文化。推出杭州地铁“亚运号”专列以及不同类型车厢涂装;推出“City bus 巴士畅行”数智打卡城市景点活动,通过“公交绿色出行+线上盖戳”留念的形式,引导市民游客探索城市文化,激发年轻群众线下乘坐公共交通实体打卡的兴趣,培育引导绿色出行。

  大家所熟知的传统公共出行服务,也自成一道风景。

  被亲切地称为“小红车”的公共自行车,成为人们接近自然、融入自然,感受城市历史、城市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水上巴士运行成熟,不仅是高峰时期公共交通的良好补充,更是感受杭州慢生活、慢交通的绝佳选择。

  杭州还聚焦公共交通出行领域,不断提升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场站等场景无障碍出行体验。

  配备无障碍公交车的线路持续增多。今年,杭州新增1000余辆“8米公交车”,它们都加装了无障碍设施。“除了车内后门位置特别宽大,可以停靠轮椅,在车辆外侧、后门左边还有一个蓝色按钮。”杭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公交车进站后,残障人士只要按下这个按钮,公交司机就能收到提示,帮助乘客上车。

  地铁无障碍环境持续升级。地铁站客服中心票务窗口变矮了,窗前空间也变大了,坐着轮椅买票刚刚好;站内无障碍卫生间多数是电动平移门,一键实现智能开关门。

  穿梭在杭城街头巷尾的无障碍出租车数量持续增加,其中特色车型空间大、档次高,车身自带的斜坡踏板可以让轮椅车、婴儿车直接推进车厢。

  让公共交通出行更品质可感,还有文明新风的添彩。

  2006年,杭州公交率先在11路公交线试点,推出杭州首条“文明礼让示范公交线路”。2007年又下发了《公交营运司机五条规范》,明确规定“行经人行道必须减速礼让”“见人必让,10米内必须制动停车”等,这成了每一位公交司机必须遵守的“硬杠杠”,并向全社会发出“礼让斑马线”倡议。

  在公交车的影响下,2009年,杭州市内的出租车也自发加入到了“礼让斑马线”的行动中,此后,“礼让斑马线”的接力棒又顺利地传递到了数量最多的私家车群体,逐步在全社会中达成共识。

  从“车让人”到“车让车”,再到“人让人”,公交让座、地铁先下后上、出租车“六张金名片”、机动车交替通行等文明场景不断涌现,城市交通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礼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如此,交通亦如此。

  接下去,杭州将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新一轮《杭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为契机,进一步扛起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时代使命,努力为市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出行环境,向人民满意交通阔步前行。(通讯员 李清 康琦 记者 吴佳妮)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