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影展
-
在这里,来一场寻“梦”之旅
近500张珍贵照片,带领大家在时光里穿梭,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梦想,每一个梦想都可能与你、我有关。
-
小燕Vlog丨光影瞬间,记忆永恒
10月1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四川分展开展,新华网主持人小燕带你开启一段“时空穿越”之旅。
-
这里有新疆被定格的美好瞬间
近年来,新疆飞速发展,你在这里能够看到它在过去被定格的美好瞬间。由新华社主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精选了近500张珍贵照片。有空的话,不妨来看看,你的家乡是如何变美的吧。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中国风采(下篇)
放眼今日之中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丨中国风采(上篇)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伟大飞跃。神州大地,处处奏响团结的乐章、跃动激昂的风采、洋溢创造的活力。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 国泰民安(下篇)
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感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 国泰民安(上篇)
安全感,是一种稳稳的幸福。75年来,我们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也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 绿水青山(下篇)
万里河山,沧桑巨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神州大地的山川样貌,映射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丨绿水青山(上篇)
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变天地宽,今天的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丨百花齐放(下篇)
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古国,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焕发新的风采。
穿越时空
-
穿越时空之旅|蒙古包里有了电灯
9月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同步展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让我们来一次穿越时空之旅,感受老照片动起来的精彩瞬间。
-
穿越时空之旅丨“春运母亲”走向幸福生活
2010年1月30日,新华社记者在江西南昌火车站广场拍下了一张直击人心的照片:一位年轻母亲背上的巨大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11年后,记者找到了这位母亲,她叫巴木玉布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人。如今,她的家庭已经脱贫,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
-
穿越时空之旅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决议通过后,与会代表热烈鼓掌祝贺。拍摄者敏锐捕捉联大会议代表的由衷喜悦,画面精彩,人物情绪饱满,内容丰富耐读。
-
穿越时空之旅|新疆霍城县前进牧场各族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守卫边防
这张照片构图优美,层次鲜明,表现1978年7月20日,新疆霍城县前进牧场各族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守卫边防的场景,一代又一代的巡边人不仅固守了祖国的安全,也彰显了军民鱼水情深和民族团结。
-
穿越时空之旅|泰国曼谷的一位女士 “接过”云南花农“递出”的一支鲜花
这是一张处理巧妙的拼版照片,右图是泰国曼谷的一位女士,她“接过”左图中云南花农“递出”的一枝鲜花。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打通,云南鲜花只需近40小时便可抵达曼谷。云南昆明和泰国曼谷的两位新华社摄影记者用心精巧,通过跨越时空的拼图,象征性地表现出“一带一路”的意义。
-
穿越时空之旅|参观者在第二届进博会装备展区体验驾驶飞机
这张照片是2019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拍摄的。画面中的参观者在装备展区进行虚拟驾驶飞机体验。
-
穿越时空之旅丨妇女生产队长征求乡亲们的意见和要求
1954年,当选人民代表的辽西省义县(今辽宁义县)大铁厂村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生产队长乔淑春(左)征求乡亲们对农业生产的意见和要求。照片上人物衣着朴素,人民代表态度虚心,乡亲们表情淳朴,画面生动而富于故事性。
-
穿越时空之旅|山西黎城县仵桥村全村大会
这张照片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黎城县仵桥村全村大会上,群众学习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宣讲人与听众专注认真,人物质朴淳厚。
-
穿越时空之旅|雨后故宫角楼引游人
2023年6月11日,一场阵雨过后,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北京故宫角楼,照片左右对称的画面很有气势,碧空如洗,给观者带来心旷神怡的感受。
-
穿越时空之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野生大熊猫
2021年3月1日在四川绵阳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小寨子沟片区用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大熊猫冒雪前行的姿态生动呆萌,令人倾心。
时光相册
-
体育强国之路上,影像见证中国体育产业“加速跑”
近年来,滑雪、骑行、冲浪等户外运动,火遍大江南北。“村”字头赛事频频“出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新华社记者的镜头下,方兴未艾的中国体育产业,正以破竹之势崛起,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
影像见证国际赛场闪耀“中国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体育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国际赛场上升起。
-
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新华社记者镜头记录下跃动的中国
新华通讯社体育图片紧跟时代变迁,记录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呈现亿万人民精神风貌及全球瞩目的中国风采。光影之间,定格中国体育难忘瞬间。
-
时光相册|从见字如面到天涯咫尺——跟着新华社镜头看通信变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写信、发电报是中国人主要的通信手段。“纸短情长”“见字如面”,是那时候独有的浪漫。
-
时光相册丨从“用脚丈量”到日行千里——跟着新华社镜头看交通变迁
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2024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历经75载,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面貌焕然一新。
-
时光相册|从卡拉OK到Citywalk——跟着新华社镜头看休闲变迁
75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曾经,小人书、连环画风靡一时,是一代代人的童年回忆。如今,各式各样的图书馆和文化展览,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
时光相册丨从粗茶淡饭到有机健康——跟着新华社镜头看餐桌变迁
饮食映射着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人的餐桌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饮一啄都是国家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让我们共赴这场饮食变迁之旅,回味时代印记。
-
时光相册丨从千篇一律到我型我秀——跟着新华社镜头看服饰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主要穿着以蓝、灰、黑、白为主色调的朴素装束。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进入21世纪,中国人的衣着消费和审美追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成为趋势。
-
这些新华社照片,珍藏了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
时代东风浩荡,激活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这些新华社照片,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记录了一代代人的岁月芳华。
-
新华社镜头下,跨越时空的青春之美
从布拉吉到超短裙、新国潮,新华社镜头中定格了一代代中国女性的青春之美。从“穿得暖”到“穿得美”,再到“穿得时尚”,服饰与穿搭的演变,记录不同时期的时尚潮流,也见证着生活的改善与时代的变迁。
照片故事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工作照后面的故事
优秀新闻照片有多么来之不易?经典瞬间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故事?11月8日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我在现场”栏目为你讲述工作照后面的故事,揭秘摄影记者在新闻一线的工作状态,探寻他们在重大报道中的心路历程。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2002年4月,我去延安参加一个摄影活动。拍摄完毕后,我走进街头的一个邮电局传输照片。刚一进门,便看到打长途电话的隔离间都被占满。我顺手拿出口袋里的小数码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大凉山女孩
1992年9月,经过三天的路途奔波,我从成都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采访彝族女子班90名孩子的学习生活。在学校的三天两晚,我拍摄了师生们马灯下学习,篝火边起舞,老师背着娃娃讲课的瞬间……
-
新华走笔丨在“山外山”,观“海中海”
在16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在贵州的百万群山里,用镜头记录山海相连的远方。在近期举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摄影展中,正好选用了我在“山外山”观“海中海”的三张照片。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火车来到长江源
18年前的7月1日,青藏铁路沱沱河大桥桥头。首趟“青1”次列车的汽笛声隐隐传来,我急忙跳下还未停稳的汽车,喘着粗气跑向拍摄位置……好险!差点就错过了这一历史瞬间。
-
看见了不起的“她”
在新华社照片的光影长河中,我看见无数个“她”。穿梭在摄影展的一张张照片中,我一次次为中国女性身上的精神力量所打动。她们自信又美丽,智慧又能干,勤劳又勇敢,独立且坚韧。你看见,无数个“她”,追逐梦想不放弃,遇到困难顶上去,照亮自己,又辉映他人,用行动坚定诉说着了不起的女性力量。
-
世纪光影 人物故事丨“一字马女孩”:在热爱中绽放青春
在近日新华社主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上,一张年轻女孩的“一字马”姿势照片,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张照片的女主角叫罗子欣,今年22岁,刚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充满创意的视觉设计师。
-
寻找照片中的TA丨从“穿鞋小囡”到七旬老人:生活点滴见证时代变迁
那是1957年,山西省太谷县(今晋中市太谷区)南沙河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取得好收成,村里准备搭台唱戏。听说这个消息,孩子们奔走相告。11岁的张改英赶忙为5岁的妹妹张爱英换上胶鞋。看到姐妹俩可爱俏皮的神情,正在家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忍不住按下快门,定格了这温情而纯真的一幕。
-
寻找照片中的TA|殷老师家的亲子照:穿越44年的爱与陪伴
1980年,在上海闵行一户居民家中,新华社记者拍摄了这日常又温馨的家庭瞬间——那天,殷学雷回到位于工人新村的公婆家。公公看报纸,婆婆做衣服,活泼可爱的女儿拉着妈妈,要展示幼儿园教的折纸手工。一家三代其乐融融的瞬间,被摄影记者的镜头定格。照片中的殷学雷今年已77岁,当年的小囡马赟已是中年。这张老照片像时光的钥匙,打开了母女俩的记忆之门。
-
世纪光影 人物故事丨大峡谷里的“背篓医生”
一身白大褂、两条麻花辫,她背着装满医疗器材和药品的背篓走在窄窄的山路上……五年前,一张管延萍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为当地群众送医的照片,让人们看到了支边医护人员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如今,在新华社主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上,这张照片依然吸引着不少观众驻足。她如同照进怒江大峡谷的一束阳光,传递着温暖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