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漫漫,尘土飞旋,有人守望着,就成为了时间的刻度。
年逾花甲的“文物人”乔建军,守护文物已将近四十年。纸张泛黄的工作日记里,那团年轻时点亮的星火,经历露往霜来,照见满腔热血。
他说,如果想了解几十年的历史,可以看老电影,如果想了解几百年的历史,可以查阅书籍,但如果想了解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只能在这些文物上寻找答案。
带着对文物事业的热爱与坚定不移,乔建军几十年如一日立足于文物岗位默默耕耘,用行动来诠释择一业、终一生的忠诚与担当。舍不得,放不下,是为执念,也为初心。
缘起:文物普查新兵的初次探索
2023年,刚刚退休的乔建军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被聘请为榆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总队长。这意味着,乔建军将连续三次参与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这样的经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少有的。
1985年,乔建军开始了他的文物工作生涯,那时的榆林,虽然已知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许多珍贵的文物仍藏于民间,未被世人所熟知。1987年,他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机遇——参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
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始于1981年,是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旨在全面摸清全国文物资源的家底,为后续的保护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刚参加文物工作的乔建军来说,能够加入这样一支专业的普查队伍,无疑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
这是乔建军第一次参加文物普查,当时交通不便,设备简陋,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双脚跋山涉水,徒步考察。更为棘手的是,由于民众对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不少地区的普查工作遭遇了重重阻力。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乔建军和他的同事们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以一种近乎执拗的态度坚持了下来。
坚守:穿越时空的不渝信念
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拉开帷幕,这是一次对中国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的重大工程。
对于已经在文物领域耕耘了22年的乔建军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自1985年工作以来,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逐步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文物普查队队长。
这次,他带领着一支由年轻队伍和资深专家组成的团队,再次踏上了一段探寻历史记忆的征程。普查工作充满了挑战。榆林地处西北,地形复杂多样,既有连绵起伏的山脉,也有广袤无垠的沙漠和平原。
普查队员们需要克服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深入乡村、田野,对每一处可能存在的文物遗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夏日烈日炎炎,冬日寒风凛冽,但普查队员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每到一处,乔建军和他的队员们都会和同村干部、村民交谈,一旦有群众提供线索,不管路程有多远,他们都一定会想方设法到现场查看。“普查途中遇到当地的村民,他们都积极配合我们工作,主动向我们提供线索,为我们指路带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榆林市的文物资源得到了更加系统的整理和保护,许多珍贵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这次普查不仅为榆林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更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重逢:古老岁月的深情回溯
2023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刚刚退休不久的乔建军因其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贡献,被特别返聘担任普查工作队的总队长。虽然已步入退休生活,乔建军依然心系文物保护事业,欣然接受了这一重任。
普查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极高的责任心和耐心。乔建军和他的团队克服了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每普查一处文物点,不论是已登还是新登,普查队员都严格对照国家标准开展工作,利用遥感、地理信息、北斗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测绘、扫描、记录信息并登记录入,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保护。
回望过去,与“三普”相比,科学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实现了普查数据的高效管理和精准分析,使得文物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自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榆林市组织了由考古学家、历史学者、文物保护专家等多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文物普查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此外,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当地居民提供线索,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普查队在乔建军的带领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传承:生生不息的文明薪火
在普查过程中,乔建军也特别注重对年轻队员的培养。他常常亲自指导,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许多普查队员迅速成长,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新生力量。乔建军坚信,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早上六点,乔建军便带着一群满怀热情的队员深入到各个普查点。每一次出行前,他都会认真检查装备,仔细叮嘱着要确保每个人的安全。途中休息时,他会与大家分享曾经遇到过的趣事,让紧张的工作氛围变得轻松愉快。
在新一代年轻普查员面前,乔建军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与感悟,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他深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传承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每当看到年轻同事们充满激情地讨论普查细节,或是熟练操作着科技装备时,他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他知道,这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与责任,正通过他们传递给未来。
文物工作者是时光的见证者,是历史的解谜人,更是文明的守护者。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得以从文物中一窥历史真相,从历史中触摸文明脉搏。
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在时光流转中潜心钻研、在喧嚣的世界中专注探索,拭去了文物上厚重的尘埃,同时也为一个民族厘清了文明的脉络。
暗尘漫漶的碑铭、屹立千载的石窟、梁栋承尘的古建、衰草连天的墓葬……在岁月的剥蚀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一位位文物保护者踏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历史的深处追寻,去守护这些古老文明留下的遗迹。
如今,新一代的“文物人”正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继续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迸发生命力,让文化自信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我们要努力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讲好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乔建军向普查队员们说到。
择一业、终一生。从1985年到2024年,乔建军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光阴。这四十年,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榆林市文物事业已从筚路蓝缕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这四十年,也是乔建军从一名文物新兵成长为文物普查“三朝元老”的四十年。
乔建军用他的执着和坚守,诠释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从青年时期的满腔热血,到如今经验丰富、沉稳笃定,岁月在变迁中留下了成长的足迹。他守着淡然宁静之地,怀着敬畏虔诚之心,使迷于历史烟尘中的文物重新唱出旷远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