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更新

科技赋能 安全第一

信息来源: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4-09-29


9月13日,深圳供电局海南支援队搭建卫星便携站进行联调,保障抢修现场应急通信。 黄海鹏 摄


9月20日,贵州都匀供电局支援海南抢修复电队伍利用小喇叭录制有关反送电触电注意事项、涉电公共安全知识的当地方言版音频,在各个抢修作业点滚动播放,以增强村民和现场抢修人员作业安全意识。 魏洪明 摄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复电行动中,南方电网公司运用了大量高科技设备助力抢修复电,大批“硬核”科技装备在一线抢修现场大展身手,各项安全核心管控措施成为打赢抢修复电战的“定海神针”。

  ——编者

  · 在以前,靠人力要3-4个小时才能竖起一根电杆;有了立杆“机器人”,从拆除旧杆,到挖坑换杆,只需20多分钟

  · 在以前,断了的低压杆完全复原,仅靠人力需要8个人耗费20分钟;上了吊车后,3个人十几分钟就能搞定。

  · 南网通航公司的空中巡检队伍,利用无人机在海南多地完成了118回、1849.094公里输电线路的应急巡视,为针对性开展抢修复电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技利器展现实力

  南渡江上,以往挺立的铁塔被拧成麻花。抢修人员在24小时内完成了拆除、组立3基铁塔任务。若采用传统作业手法,这至少需要一周时间。

  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让此次抢险更为迅速、更加智慧。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发挥各“利器”的最大化功效,快速完成抢修任务,亦考验着南网铁军的真实实力。

  新设备助跑抢修速度

  在广东湛江徐闻县的某处抢修现场,村民们围在一个从未见过的设备面前啧啧称奇。这个有“钳子”、有挖斗、有履带的庞然大物是南方电网(广东)综合应急基地应急特勤队带来的路履两用遥控多功能钻孔立杆“机器人”。

  “一般靠人力要3-4个小时才能竖起一根电杆,这个立杆‘机器人’从拆除旧杆,到挖坑换杆,只需20多分钟。”广东电网公司应急中心副总经理刘文松介绍道。“断了的低压杆完全复原,仅靠人力需要8个人耗费20分钟,上了吊车后3个人十几分钟就能搞定。若是最困难的中压线杆,仅靠人工抬杆就得14个人,上吊车后依然是3个人就能完成,且仅需半个小时。”深圳供电局支援海南抗击台风“摩羯”抢险总队一班长朱伟武说。

  根据对台风影响的评估,广州供电局抢修队伍带来了发电车、吊车、随车吊、钩机、高空作业车、拖车、路灯车、移动电源车等大型机械,把广州全场景机械化施工经验带到了海南的抢修现场。

  这些机械设备和手段不算特别,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见招拆招、如何把它们用好,最大化发挥它们的功效快速完成抢修任务,方能见真章。

  在110千伏玉桂仁线的紧急抢修任务中,技术团队通过现场勘察和评估,在面对施工段跨越江面、施工塔位处于江中、作业空间受限、施工窗口短促的严苛条件时,果断利用该塔位靠近南渡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巧设施工点,利用机械化机具组合施工的方案拆除、组立铁塔,24小时内快速完成拆除和组立3基铁塔的抢修任务,保障了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供电稳定。“如果采用传统作业手法,3基塔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说起这个任务,广东电网能源发展公司在海南主网抢修复电现场的指挥部技术组组长张耀非常自豪。

  新技术让抢险更智慧

  动中通卫星指挥车、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重载无人直升机、MESH自组网设备……在此次抢修复电中,复电抢修队亮出了自己的“硬核”利器,高效支撑了此次抢修复电工作。

  海南电网公司电科院(生产指挥中心)副院长陈林聪向记者介绍,与10年前相比,更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到本次抗击“摩羯”台风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覆盖全岛11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发布故障诊断定位信息249次,为台风后设备受损精准定位、快速复电提供有力支撑;利用新型的SF6气体检测、断路器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对频繁跳闸的断路器开展健康状态评估。”陈林聪说。

  此次抢修中,复电抢修队首次在抢修复电中应用了“中继无人机+卫星实时传送”技术,通过中继无人机进行应急勘灾,并通过卫星通道实时传送灾情画面至应急指挥中心,为抢修复电的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无人机在这次灾后勘察和抢修复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南网通航公司的空中巡检队伍,利用无人机在海口、文昌、儋州多地开展灾后输电线路应急勘察,共完成了118回、1849.094公里输电线路的应急巡视,为针对性开展抢修复电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本次台风受灾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海南文昌,广西电网公司有4000多人的队伍在此区域不同地点同时作业,作业面大,现场管控难度较高,安全施工、进度质量、车辆调配等考验重重。

  “我们充分借鉴了之前救灾抢险工作中的经验,充分考量了上下协调、左右调度的问题,带过来了成建制的队伍,而不是只把施工队带过来。我们在实践中还探索出了两级通讯机制、应急联络机制、队伍协调分配机制等,都在这次的抢修复电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西南宁供电局生技部经理毛学飞说。

  南网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吴宇楠 林小新

  安全成为“定海神针”

  从灾前有序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全面预置安监力量,到灾中“见招拆招”、牢牢守住大电网安全,再到灾后发布《台风后安全抢修十大注意事项》、战地安全指引和安全提醒。安全,始终贯穿于南方电网公司应对“摩羯”攻坚战的全过程,成为打赢抢修复电战的“定海神针”。

  “战地安全指引”指导科学抢修

  安全就是全局,安全就是目标。针对抢修复电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公司每天针对性发布重点场景的安全提醒。

  9月10日,公司海南安全督导工作组编制《输电专业施工作业四大安全注意事项》,围绕防高坠、防倒杆、防触电和安全使用施工机具等,重点监督输电抢修作业;次日,编制《安全风险提醒》,对杆基不稳情况下登杆作业、起重机械放置不平稳、安全措施不到位等五类风险进行安全警示;9月15日,公司海南前线指挥部开展“我抢修、我安全、我行动”专项安全行动,制作“无接地的设备一律视为带电”等风险防范提醒的旗子、贴纸和横幅,并分发给各抢修队伍。

  从9月7日开始,连续18天时间,公司每天发布安全提醒,强调当天重点关注的安全风险,为各支抢修队伍提供安全指引。在实战中,来自全网的抢修队伍因地制宜,灵活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广东电网公司结合历次抗灾抢修经验,根据本轮抢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完善,编制了《战地安全指引—抢修作业现场重点“盯防”事项》,聚焦中低压抢修防触电、高处作业、杆塔组立和紧放线、大型机械施工、个人职业健康防护等五大场景,清晰梳理了现场安监工作的重点。

  深圳供电局抢险总队采用准军事化管理体系开展工作,要求现场抢修作业要严格落实防触电“三宝”(接地线、验电器、绝缘手套),防范人身触电风险。在严格执行安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承包制”(操作、许可、抢修、复电一条龙全部负责)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防触电、防倒杆、防高坠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控方法。

  作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一个都不能少。9月17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发布《关于立即开展“我抢修我安全”专题安全行动的指令》《“摩羯”台风海南地区职业健康服务指令》,进一步明确各级单位和人员安全责任,明确重点场景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前线医疗服务体系,全方位守护抢险人员身心健康,为抢修复电最后一公里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监人员下沉一线紧盯现场

  安全是工作的前提,是家庭的期盼,更是社会的责任。“摩羯”登陆之前,南方电网公司在安排抢修力量的同时,同步预置安监人员奔赴现场,整个抢修复电期间共派出上千名安监人员奔赴一线,为作业人员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稍等一下。”9月18日上午9时许,广东电网江门开平支援抢修复电队队员梁景廉正准备驱车前往下一个任务点,突然停了下来。“看,这两个台区的低压出线非常接近,我们得给兄弟们提个醒,多一层安全保障。”梁景廉招呼两位队友一起,从工具包中取出绝缘胶带写上“禁止开门,禁止合闸”字样并加粗笔划,把警示牌贴到“封条”下方,才安心地前往下一个台区。

  “今天风比较大,你们杆上作业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啊。”工前会上,来自广西来宾象州供电局安全监管部副经理覃相纯提醒抢修队员。刚来时没有信号,无法远程发图发视频核实安全措施,她和另外7个监督员只能像跑腿一样,手里拿着线路图分组管控,赶往现场点拍照记录,核对每一处细节,每天手机微信步数都在数万步以上。

  在海南澄迈,来自广东电网汕尾供电局的游德志总是不停地“唠叨”:“作业现场要管控好,安全带要绑好,脚扣要检查好,你们出来干活有什么不舒服要及时停工休息。”作为巡视督查的“机动人员”,游德志在各个作业现场间游走,进行督查,一天下来最高峰行程达百余公里。

  “大家好,我们是贵州电网公司赴海南开展抢修复电的人员,请主动断开家中电表下方的开关,防止反送电伤害抢修人员……”贵阳供电局抢修人员拿着大喇叭播报海南方言版安全须知,引导用户主动断开家中空气开关,停用发电、储能设备,以保障抢修人员的安全。

  不管是磨烂鞋底跑现场、想方设法自制安全提醒牌,还是不厌其烦地声声唠叨,安监人员都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那就是守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让大家平平安安。

  南网报记者 黄勇华 通讯员 詹凌菲 陈小骞 王振灏 何正华 程基 万伟 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