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代”概念的产生的大体背景是,互联网的思维和基因,正在改造任何一个传统产业,只不过,由于产业特征不同,不一定每个行业都有另起炉灶的“网生代”机会。但这的确让当下的传统产业患上了“焦虑症”,因为这是规则的改变,是整个行业的选择,规避不开。电影产业就遭遇着这样的拷问。
“网生代”是所有人的小时代。在混交的时代,说谁抢了谁的饭碗,这是一个逻辑性的错误,应该关注增量的连接红利,而不是在存量里纠结。
有人说,2014年是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生代”元年,也就是说基于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品牌们开始蠢蠢欲动,这个“定义”的潜台词,跟以往中国电影的历史划分不同。以往,一直讲“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多是从时间及导演的风格来界定,前面是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等代表人物,后者则代表新的派别,改变的是电影的作业流程、表现形式以及对导演对艺术的理解,比如打碎故事的叙述性,割裂剧情的连贯性......
“网生代”,这么看,更像一个断代史,是用另外一个维度来重新定义电影,而不再是以“导演”的本位主义来界定,“网生代”尤其是颠覆了过去电影产业的IP、生产、创意、营销、发行、衍生产品及服务等整条链上的运营方法、模式。所以这是颠覆,是有机会取而代之的玩法,不是在某个环节上的更迭。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
【阅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