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面包店(特写丨湖南长沙:疫情下的德国夫妻面包店),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经营面包店(特写丨湖南长沙:疫情下的德国夫妻面包店)。
新华社长沙3月7日电(记者张玉洁、蔡潇潇)来自德国的乌韦·布鲁泽来湖南长沙已经18年,目前经营着一家叫“吧赫西点”的面包店。与其他店不同的是,这家店的员工半数是聋哑人。
这家并不起眼的店铺位于长沙一个静僻的小巷里,若非熟客很难找到这里。2月20日复工后,店铺的门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门后放着两张小桌,桌上摆满了各式西点和果汁。每当有客人来经营面包店,乌韦都会用中英文打招呼,客人在门口挑选好食品后,他们会包装好递出。关上门后,乌韦会在门口再次喷洒消毒液。
“社区一直在鼓励我们,也很支持我们复工,复工当天还送来了消毒液和酒精。”他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尽管店内不开放堂食,但乌韦却比平日更加忙碌。“因为客人戴着口罩,前台有听力障碍的员工看不到唇语。”他说,所以复工后,他基本每天都在店里,和另外两位员工一起负责接待和收银。
吧赫西点店门口放着两张桌子,上面摆着各式西点。新华社记者 蔡潇潇 摄
“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尽管疫情期间面包店生意大不如前,但乌韦非常乐观。“客人来得少,但是每次购买的数量会增加。我很感谢在这个时期还来买我们面包的人们。”
就在记者采访时经营面包店,一位来自尼泊尔的顾客一次性购买了一周的面包。“这家面包非常好吃,而且老板人非常好。”这位客人说。临走前,乌韦还送了一包饼干给他。
2002年3月7日,乌韦和妻子多萝特·布鲁泽从德国来到长沙,帮助一家德国民间慈善组织在中国开展聋哑儿童的助学项目。
“为了来中国,我和太太1997年就学习了中文。”他说,由于当时助学项目选点在湖南,他们便来到了湖南。
为了帮助中国听障人士掌握更多的技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2011年,“吧赫西点”应运而生。布鲁泽夫妇拿出自己的积蓄,又请了一位德国面点师在店里为聋哑人士免费培训。如今店里有6位残障人士,分别在前台和厨房工作。
开店以来,店里最贵的面包也不超过15元。乌韦一直坚持用“平价”和“品质”经营着这家小店,而他的妻子则继续投身公益,帮助慈善机构资助残障人士的康复训练。夫妻俩18年来已帮助近500位残障人士,面包店培训了20位聋哑师傅外出就业。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经营面包店(特写丨湖南长沙:疫情下的德国夫妻面包店)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