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正视挫折的教育教案
一、教材:
1、教材内容、教材地位、内在结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加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延伸生命的价值(教学难点)
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看,延伸生命价值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从学生的学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深奥的话题“价值”一词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从教师的教看,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要把一个永恒不变的深奥话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明白并化为自身实际行动,有一定的难度。
(2)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教学重点)
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前两框的学习,到本课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延伸生命的价值;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也容易导致其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独生子女的这种独尊心态会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不会与人友好相处。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除了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外,教师将启思导学法、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以活动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学法: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四大学法开展学习,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直观演示法
(2)情境体验法
(3)列举法
(4)合作探究法。
通过以上教、学法,帮助学生架构“列举事例感知——协作分析探究——获得理论成果”的学习过程,从而更为深刻地领悟“珍爱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课程主题。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要求学生各自收集一位名人、一位平凡者是如何生活、工作的,思考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情:播放《印度洋海啸》视频剪辑
目的: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
活动一:感受生命的坚韧激发求生欲望
1、讲述《矿难故事》
设计目的:让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望,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韧”
设问:是什么使他们挑战了人的生理极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强烈的求生欲望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韧!
2、求生知识大比拼。
设计目的:使学生审视自我的求生欲望,了解求生知识,学会求生方法。
假设情境,如:(1)如果自己所在的房屋起火了,你该怎么办?等,由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适时点评、补充。
活动二:回归生活尊重生命
设计目的:让学生由紧急时刻,回归日常生活,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人友好相处。
第一步:探讨:
你生活中接触到了哪些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帮助?离开了他们行吗?
第二步:播放《爱心奉献》的视频片断。(导行)感受爱心的传递。
活动四:讲生命故事写生命箴言
设计目的: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感悟,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理解、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本环节由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同《爱心奉献》的视频片断入手,将镜头定格20xx年衡阳衡州商厦特大火灾。通过学生讨论,感悟生命价值;初步了解生命的意义。
第二步:列举自己熟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能够受到人们崇敬、怀念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有意义人生的渴慕。
第三步:写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导学生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美丽的画卷、响亮的歌声或是平时搜集到的用来自勉的诗词、名言交流出来。老师及时做以小结。
第四步:齐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通过四个步骤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一个看似陈旧的话题中“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向往有意义的人生”,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从“明理——导行——激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严密的逻辑思维,锻炼分析能力,同时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用一首小诗,回顾全课,再次对学生“激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导奉献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