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安全教育教案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防洪教育管理,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增强中学生安全意识,限制溺水事故发生,保障我校学生生命安全,特制定《我校预防学生溺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教育部门关于预防溺水的通知和文件中“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和“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预防学生溺水的重要性,切实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促进(地方)教育安全和谐发展。
2.工作目标:坚决杜绝学校学生溺水事故,确保学生安全。
二、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
成立防止学生溺水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总裁兼安全员。
成员:系主任、班主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
通过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提高认识,从确保安全、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狠抓学校预防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认真分析学校教育管理现状和中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防汛防溺水知识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防洪常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1.加强教育,注重实效。
1)5月份召开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大会,学校校长做报告。
2)各班开展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加强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
3)在学校上课期间,继续开展以预防学生溺水为主题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4)开展以“珍爱生命,防止溺水”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5)在校门口显著位置张贴并悬挂防止学生溺水的宣传标语。
6)向学生分发传单,防止学生溺水。全面开展“四不同会”教育,教育学生不要在没有成人指导的情况下下水游泳,不要擅自和同学一起游泳,不要在不安全的水域游泳,不要在上下学途中的河流、池塘、水渠游泳,要学会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要完善制度,坚持堵疏结合,使预防溺水事故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
每个班级的老师应该在学生周一到校后和周五离校前对他们进行安全和预防溺水的教育。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时刻提醒防止溺水,并做好记录。学校应当将教师对学生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纳入教师教学检查。
3.抓住重点教育宣传对象。
特别重视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充分调动班主任等力量,对这些学生逐一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沟通教育活动,认真做好谈话记录,坚持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
(2)排查隐患,落实整改。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要对校园及校园周边水域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排查,在校园周边500米范围内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立警示标志,安装防护设施,有效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要加强与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学校周边水域和学生上下学途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的排查,设置警示标志,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承担安全责任。
(3)管理严格,纪律严明。
加强学校重点时段管理,特别是做好课间监管,完善和加强教师课间值班巡查制度,杜绝学生私自外出;加强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严格纪律。学生不得在没有成年人指导的情况下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一起游泳,不得在不安全的水域游泳,不得在上下学途中在河流、池塘、水渠游泳。
(4)家校联防,确保安全。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暑期安全须知、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增强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家长加强监管,做到家校共管、联防共管。学校与学生家长(监护人)签订防止学生溺水承诺书,防止学生溺水承诺书由学校保管、存档。
(5)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学校预防学生溺水的责任和任务应当落实到班主任和学校其他相关人员。要明确职责分工,有任务要求,有考核手段,与教职工年终绩效挂钩。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学校对预防溺水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预防溺水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了学校《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方案》。
2.收集数据并使档案标准化:
加强防溺水资料收集和管理,对此项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文字、图片、图像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管。
3.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奖惩:
积极预防溺水,及时补救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对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不按规定开展活动或不按规定和程序报告事故,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学校将及时总结学生预防溺水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