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斗,男,1950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专文化,原丹江口市蔬菜办主任。他跟农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退休不褪色,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48年潜心研究、推广水稻和蔬菜种植技术,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三农事业。荣获丹江口市“优秀共产党员” “十佳公仆”等称号,十堰市“科普能手”,湖北省农业丰收奖。
锚定目标 钻研推广蔬菜种植技术
他生在农家,长在农村,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怀。1976年7月郧阳地区农校毕业,先后在三官殿街办以及牛河林区农技站工作15年,推广杂交水稻及地膜覆盖技术,带着群众从解决温饱到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1991年10月调入市蔬菜办任副主任,时值鄂西北地区大棚蔬菜发展起步阶段。虽然年过40,但王安斗没有一点犹豫、全身心投入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学习中。大棚种植经济效益很高,但是大棚菜需要高科技、高投入的支持才能有高产出,每亩成本在3000-8000元不等,群众为此纷纷裹足不前。王安斗说:“大棚种植,我们要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1995年他牵头在三官殿蔡湾村及六里坪镇孙家湾村建设大棚反季节种植示范点5个。为详细记录各类蔬菜生长情况,王安斗在大棚内“安营扎寨”。5个示范点成功证明大棚菜产量可实现翻番增长,产值可实现翻两番,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全市群众兴建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结合田间教学、现场示范等,王安斗把自己通过摸索掌握的实用技术和种植经验倾囊相授,为菜农集中授课1200余场次,培训菜农累计4.7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农户1.4万余户。在他的指导下,蔬菜大棚种植设施不断更新迭代,引进的扁豆(眉豆)、食用红薯尖、佛手瓜、嫁接黄瓜、七彩椒等39个品种都获得成功,蔬菜种植效益也不断提高,全市蔬菜大棚高峰时发展到3000余亩。丹江口市为十堰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开了好头,吸引了众多兄弟县市菜农前来学习交流。
2004年在全市福星工程建设中,他不仅引进优质新品种,还编写生产技术教程,为全市55家福利院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使全市1700多名老人能够自给自足,吃上丰富的蔬菜。
不惧病痛 离岗不离职银发谱新篇
王安斗常年与塑料薄膜打交道,眼睛受到薄膜反光辐射,导致左眼罹患神经性眼病,看东西时颜色暗淡,眼睛有时也会出现疼痛,右眼视力也下降了许多。2010年退休,家人劝他好好休息。但他始终放心不下正蓬勃发展的蔬菜事业,依然奔走在蔬菜生产一线。为了随时给农民群众解答疑问,他把个人手机号码告诉农户,让农户及时把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告诉他,吃饭、午休、晚上他的电话一刻不闲,家人为他的身体忧心忡忡,毕竟他年事已高,体力有限,他自己却乐此不疲,“农民就是这时候才有空,不能叫他们等。”退休10多年,他累计义务电话解答各类农技问题2万余次。一次他到许家畈村指导村民种植蔬菜时,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忍痛继续工作。在他看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小的烫伤不值一提。
在大棚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新蔬菜品种的引进上,王安斗殚精竭虑,近年来他又开始关心蔬菜卖难买贵的问题。70多高龄的他经常到老河口、谷城、郧西、郧县等地义务开展订单蔬菜种植推广工作。他在丹江口市发展的订单辣椒产业,带动订单种植1万余亩,实现产值达1500万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他帮助三官殿农夫果园引优质新品种17个,指导帮助修剪葡萄枝,嫁接改良西瓜、黄瓜品种结构,实现增收100余万元。许家畈村农民说:“村里给我们请来了财神,为我们铺的是生财之道”。2021年,他从海南引进优质辣椒品种24个,在牛河李家山村建设10亩辣椒品种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骄阳555号”辣椒品种,现在“骄阳555号”订单辣椒已辐射到郧西、郧阳区、老河口等其他县市区。
搭桥聚力 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过硬的专业素使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企业的“追捧”,曾有企业开出数倍于退休工资的薪水请他去当顾问。面对这些常人难以拒绝的诱惑,他摇头说不,宁愿分文不取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共产党员,是党培养了我,农民更需要我”。
凭借几十年工作积累下来的蔬菜种植经验,他免费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工作中,他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便主动联系蔬菜中心的其他退休干部。在他的号召下,12名农业退休干部全部回到“岗位”,对农户和企业开展技术指导。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等活动,先后培养农业技术人才45人。
基层艰苦,疾病缠身,却无法磨灭他参与精准扶贫的执着;道路崎岖,诱惑又多,却无法改变他共产党员的初心;耄耋之年,满头银发,却无法动摇他服务三农的信念。他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与忠诚,默然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将对党的誓言镌刻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