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坚持“五个围绕”“五个聚焦”,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侯文坤 宋立崑
湖北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始终坚持扎根荆楚、辐射全国,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坚持“五个围绕”“五个聚焦”,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
湖北大学校园(2024 年 9 月摄) 湖北大学供图
助力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瞭望》:湖北大学如何抓好人才培养?
谢红星:学校围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聚焦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服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积极融入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湖北大学近6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硕博招生规模分别增长了22.7%、74.5%、84.6%,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空间持续拓展优化,新建创新创业大楼、产教融合中心、阳逻校区运动场、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项目十余万平方米。实施校园环境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宜教、宜学、宜居的新校园。
学校成立微电子、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健康科学与工程、新能源与电气工程等一批新文科、新工科学院。1个学科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学科群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获批1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473人次。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开设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积极探索交叉复合型、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实施湖北省地方“优师计划”等项目,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构建“三四五”驱动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和“一体两翼四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获批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近年来,获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团队,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评2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五类“金课”全覆盖。2023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千项,其中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特等奖一项,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18项。
创新校地融合发展模式
《瞭望》: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学校如何发挥作用?
谢红星:学校围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聚焦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构建校地融合发展新模式。湖北大学深入实施“双十行动”计划,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在武汉、黄石、麻城、宜都、潜江等地建立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珠海、湖州等地建立3个成果转化中心。其中,麻城产业研究院获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湖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强化技术合作,与贵州签订税务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指导贵州地税信息化项目建设和助力当地人才培养。
开创校地对口支援新局面。学校积极选派干部和专业教师参加教育援藏、博士服务团、“科技副职”、乡村振兴工作队等项目,对口支援湖北省英山县石头咀镇大屋冲村,持续13年选派16批干部驻村,引导资金、项目不间断支援该村建设,助力该村顺利脱贫。学校驻村工作队获评湖北省“突出驻村工作队”。
引导青年学生下基层,5年来选派218名志愿者前往西部支教,研究生赴藏支教团荣登2022年北京冬奥会影像长河,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3人获评“优秀援藏干部人才”。
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辐射力
《瞭望》: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学校取得了哪些成果?
谢红星:学校围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聚焦引领社会精神文明,服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领力建设。学校持续打造“一院一品”“双联双促”等特色党建品牌,先后获评13个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打造“国旗下的思政课”“艺术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特色课程体系,与武汉革命博物馆联合开展“红巷里的思政课”,被评为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大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
加强24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平台建设,近年发表研究成果100余篇,出版《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等,田子渝、徐方平等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1920—1927)》及《精粹》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光辉历程。
2023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8项,立项数并列全国高校第36位、湖北高校第4位。
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辐射力。学校成立“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湖北省数字文旅研究院”“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等文化研究传播基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强“湖北大学”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多层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湖大故事,连续3年进入全国高校30强,入选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组建退休教师红旗说唱团,进班级进社区进乡村传播湖北红色文化。2024年,说唱团赴京参加全国大学生“读懂中国”活动展演。“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和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旅思马迹”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多次受到全国表彰。学校龙狮团志愿者奔赴西藏山南,在雪域高原舞起第一条龙,丰富了藏区人民精神生活。
积极服务美丽湖北建设
《瞭望》:湖北大学如何助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谢红星:学校围绕贯彻落实“两山”理念,聚焦科技助力环境保护,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利用开学季、毕业季和植树节等节点,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成立沙湖环保志愿服务队,招募师生志愿者深度参与武汉市沙湖生态系统治理,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湖北大学研究生赴藏支教团,招募多批志愿者前往雪域高原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宣讲、生态环保志愿活动等,用实际行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走深走实。
积极贡献流域综合治理湖大智慧。学校聚焦湖北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组织水生态环境调查,构建高效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积极参与长江流域黄石段、洪湖段污染防治、环境修复和保护等工作,以科技助推长江高水平保护。
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湖北恩施(森林)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主持编制了《神农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首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完成8个国家级、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湖北省5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或规划工作,承担了湖北省近50%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有关技术服务与指导工作,历时10年完成了湖北省内重要水体的本底调查与环境评估,为美丽湖北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立足实际讲好中国故事
《瞭望》:湖北大学如何探索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交流?
谢红星:学校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聚焦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服务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领域。湖北大学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在美国、巴西、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波兰合作建立4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巴西孔子学院三次荣获全球先进孔院称号,入选全球“重点文化活动试点孔院”。
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共建“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与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4所高校合作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合作办学迈上新台阶。先后成立了巴西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和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对拉美的研究与合作已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近年来,湖北大学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近20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开设了湖北省唯一的葡萄牙语本科专业,启动了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建中文专业。发布国内首部巴西黄皮书,每年举办“中国拉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拉智库论坛。促成武汉市与巴西圣保罗市、圣路易斯市缔结友城关系,举办十余场巴西中资企业招聘会,助力中巴经贸合作。近20个拉美国家驻华使节、政府部门、教育和科研机构、媒体、高端智库等代表团来校访问,中拉中巴合作走深走实。
学校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巴西举办400余场文化活动,吸引60余万名观众,学校龙狮艺术团和中国书画艺术家4次赴巴西10多个城市巡演20余场,圣保罗中国电影节等十个文化品牌活动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近两年,学校依托巴西孔子学院开展了四十多项教育、文化活动。承办了全国友协举办的面向外国友人的两会精神解读座谈会湖北分会场活动、中联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对外宣介会黄鹤楼参访点活动。
实施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通过直播和录播让海外青少年“云端”体验中国和湖大智慧,开展国际学生学唱中文歌、走进乡村、体验非遗等社会实践和传统文化活动,面向世界讲好湖大故事,展现良好中国形象。
(《瞭望》2024年第39-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