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赋形 不二之美——记贵州乌木香炉创始人张春风-新华网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造化赋形 不二之美——记贵州乌木香炉创始人张春风

2024-11-16 21:54:41  来源:微信公众号“黔中书”

  贵州沉香文化交流中心陈列着木雕艺术家张春风的乌木香炉系列作品。这些出自30多岁青年艺术家之手的香炉器型,穿越上千年的中国香事文化历史,体现着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

  “不二之美”:当慧眼巧手与乌木相遇

  张春风,贵州沉香文化交流中心长久合作的木雕艺术家。他说自己制作的大部分香炉都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香炉原型,除了材质不同,每个作品最大的特点是“造化赋形”,因每一个香炉都是唯一,故每一缕香云形态各异、意境深远,不可复制。在若干个沉寂的深夜,张春风仔细研究从每一件香炉作品中升起的缕缕香云,竭力探索“造化赋形”的创新与突破。

张春风在创作艺术作品

  天然具备深沉与残缺之美的一段乌木,与一双慧眼、一双巧手相遇,注定能成就另一个“不二之美”。

  乌木,又名阴沉木,被誉为植物界的“木乃伊”,主要分布在我国植物丰富、地形复杂、江河飞瀑、发生地质灾害的西南、东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为阴沉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深埋于河谷或洼地的万年古木,随时间沉淀碳化为乌色,耐腐坚硬、纹理细腻、形状各异,聚天地灵气,纳日月精华,内含精油和独特香气,故阴沉木又有“神木”之称。民间也有“家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的说法。

  当艺术创作将一段乌木变为器型独特的香炉,乌木也因被赋予文化灵魂而有了极高的收藏价值。

  枝雕:尊重自然 感悟生命

  张春风,来自黔北山村,自小与树木有缘。通过手里的每一块木头,他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经过他巧手雕琢的普通木头,最终成为或达摩、或李白、或东坡、或小丑、或残荷等造型的一件件枝雕作品,栩栩如生。

乌木香炉作品(战国时期鼎式炉器型)作者:张春风

  在大学学习艺术设计专业期间,张春风对大自然的尊重,上升到万物一体的哲学层面,“枝雕”,是他最先探索的艺术表达形式,他也因此成为“贵州枝雕第一人”。

  化腐朽为神奇,是枝雕的特点。木雕者大多寻找完整的木材,而散落在山间的残枝、枯枝,在张春风眼中也是大自然给予的另一种珍贵馈赠。他的枝雕作品,如《攀上高枝》《天高地厚》《争》《佛烟》《渡》《畅饮》《论道》《心门》《人之初》等,顺着木质形状创作,既表达对生命的感悟,更体现尊重自然的环保理念。

  一位来自广东的收藏者,曾捐出上千万元善款扶贫济困,个人生活却十分简朴。当他见到张春风的枝雕作品《平安是福》,竟毫不犹豫当即收藏了这件作品。

枝雕作品《平安是福》 作者:张春风

  从沉香到乌木香炉

  一次偶然的香插创作,成就了张春风的首创乌木香炉作品。

  2014年,一位修行者请张春风为他创作一件香插,并赠与他一份沉香。点燃的沉香浸入心脾,他瞬间茅塞顿开。很快,以一片树叶为器型、带几分禅意的古拙香插作品被创作出来,这个创意设计后来迅速被外界大量模仿。

  首次体验沉香,并创作出广受好评的香插作品,让张春风深受启发。他想跳出虽有短期收益但缺少文化底蕴的被动定制创作桎梏,用有限的生命做更有意义的事。

  乌木鼎式香炉作品(战国时期器型) 作者:张春风

  自此,他开始琢磨如何把香炉艺术运用到木雕上,通过科学方法实现火木的相生相融。通过查找翻阅大量史料,他被上千年的中华香事文化深深吸引,从此在香炉的世界里一走便是10年。

  香与香炉,在中国的香谱、诗歌与宗教文化中都有记载。香主要体现在药用价值,香炉的材料主要有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

  宋时期的《香谱》为迄今存北宋最早、保存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其中专门介绍沈水香:“出天竺单于二国,与青桂鸡骨馢香同是一树,叶似橘经冬不凋,夏生花白而圆细,秋结实如槟榔,色紫似葚而味辛,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树皮青色,木似榉柳,重实黑色沉水者是。今复有生黄而沉水者谓之蜡沉,又不沉者,谓之生结。”

  关于阴沉木,在《四库全书》中《子不语》九卷有云:“盘古以前相传阴沉木为开辟以前之树,沉沙浪中,过天地翻覆劫数,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万年不坏。其色深绿,纹如织锦。置一片于地,百步以外,蝇蚋不飞。”

  关于香炉,在《四库全书》中格致镜原卷五十七“香炉”云:“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像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汉、晋时期的“博山炉”

西汉时期的“降龙博山炉 ”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材质为青铜和陶瓷。博山炉的得名源于外形。炉体呈豆形。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云气纹、人物及鸟兽。于炉中焚香,轻烟飘出,缭绕炉体,自然造成群山朦胧、众兽浮动的效果,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亦有“博山炉”吟诗,如唐朝诗人李白的《杨叛儿》云: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唐朝诗人温庭筠咏博山香炉诗曰:

  博山香重欲成云,锦段机丝妒鄂君。

  粉蝶团飞花转影,彩鸳双泳水生纹。

  青楼二月春将半,碧瓦千家日未曛。

  见说杨朱无限泪,岂能空为路岐分。

  又《苦楝花》诗曰:

  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

  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

  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

  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

  梁昭明太子有《铜博山香炉赋》曰:

  “禀至精之纯质,产灵岳之幽深。经般倕之妙旨,运公输之巧心。有薰带而岩隐,亦霓裳而升仙。写嵩山之巃嵷,象邓林之芊绵。方夏鼎之瑰异,类山经之俶诡。”

  乌木博山炉作品 作者:张春风

  张春风创作的“乌木博山炉”即缘于当时的器型,集中体现了他对乌木香炉创作思想的表达和精神追求。

  他说,香炉文化延续至今,源于对文脉的传承和保护。木雕艺术创作,特别是乌木香炉创作,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脉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材料以及当代审美理念进行创新,满足实用与审美两个层面的价值需求。

  乌木豆式香炉作品(西汉时期香炉器型)

  作者:张春风

  可用可赏可藏的“乌木香炉”

  “造化赋形”,是张春风首创的乌木香炉“不二之美”,因唯一性而有更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

木雕作品《做个闲人》 作者:张春风

  十年前,山东的郑先生在“时光贵州”的展厅里看到张春风的作品《做个闲人》(苏东坡造型)《逗》时,产生心灵撞击之感,当即收藏并陈列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中国沉香雕刻第一人——郑尧锦先生第一次看到张春风作品《一片叶子》,猜测作者是年过五旬的国家级艺术大师,而当时的张春风其实还在大学读三年级。

  一位喜欢收藏的画家,首次在山东郑先生处见到张春风创作的《茶禅一味》香插作品,当即想付款收藏未果,最终用一幅自己深爱的画作交换收藏香插作品。

  乌木豆式炉作品《炉瓶三事》(古代香案必备) 

  作者:张春风

  张春风的作品延伸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郑先生喜欢沉香,他说,爱香之人大多本身就有很高的审美品位,乌木香炉的价值在于它是稀缺的艺术化生活用品,张春风的乌木香炉因此成了自己最钟爱的收藏品,自己也会分享给身边有艺术品位的朋友。

  乌木敦式炉作品(春秋战国时期器型)作者:张春风

  有收藏者说,乌木虽轻,却因时间的沉淀、岁月的留痕而文化厚重。透过各种器型的乌木香炉,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厚重。

  张春风用枝雕艺术搭建起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以乌木香炉赓续千年文脉,为当代人搭建起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心灵桥梁,这或许也是贵州沉香文化交流中心的使命。(刘义)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