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姐守未】江北区鱼嘴镇 “马甲妈妈”:为困难孩子撑起“爱的保护伞”
有一种爱,与血缘无关,却绵绵不断。在江北区鱼嘴镇和锦社区,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每天身着红马甲穿梭在楼栋之间,向身处困境、留守的困难儿童张开温暖的双臂,用不间断的善良和爱心,为孩子们提供陪伴、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对孩子们而言,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去年8月,鱼嘴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健全关爱体系、提升关爱能力,在和锦社区试点建设“马甲妈妈”服务队伍,让安置房小区困难儿童实实在在感受到“妈妈”般的关爱。
▲暑期作业辅导,让家长无后顾之忧。
暑期课堂守护伴成长
眼下正值暑假,为解决暑假家长上班与孩子托管问题,近日,和锦社区“马甲妈妈”课堂又开课了,吸引30余名孩子参加。
课堂上,既是网格员又是“马甲妈妈”的詹萧萧向孩子们讲述团扇的由来和历史:“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从古至今,团扇都寓意团圆如意、宽厚友善......”随后,向孩子们分发了DIY手工团扇制作所需的工具材料,并鼓励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创作团扇。
制作中,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在各自的扇子上进行粘叶子、粘花瓣等创作并配色。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一把把寓意美好祝福的团扇跃然眼前。孩子们拿起自己制作的团扇争相合影,喜笑颜开。
▲团扇DIY活动让孩子快乐度暑假。
“我们参加四次了,里面有学绘画的、教跳舞的,还有作业辅导、防溺水宣传,项目很多,丰富了孩子的暑假生活,也给我们家庭帮了大忙。”和锦家园安置房A区居民刘瀚福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铺筑事实孤儿转学路
“感谢你们政府的帮助,让我侄儿成功转到了就近学校读书。没有你们的帮助,真不知道娃儿还要吃好多苦哦。”6月下旬,和锦社区康韵家园4栋居民邓某向鱼嘴镇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报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邓某侄儿小浩(化名)户籍地渝北大盛镇杉木村,其父亲、爷爷、奶奶均已离世,妈妈因疯癫失联。目前其和姐姐为渝北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现居住在幺爸邓某(临时监护人)家中。小浩现在复盛镇小学读一年级,但年仅7岁的他,每天上放学都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存在安全隐患。
▲为孩子送去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网格员、“马甲妈妈”黄文英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上报社区。后在鱼嘴镇协调下,鱼嘴实验校同意了孩子转学申请。即将开学的9月,小浩可以高高兴兴地在家门口上二年级,免去一个人来回奔波之苦。
“如实报告困难儿童家庭情况,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急难事,是我的本职工作。”黄文英表示,今后自己将继续当好一名“马甲妈妈”,尽力帮助困难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点亮困难女孩的微心愿
今年5月,网格员、“马甲妈妈”李洁走访和锦家园B区时,了解到困难儿童凌雪(化名)4岁时便失去双亲,如今与奶奶相依为命。但小女孩心中有一个“足球梦”,由于退休金仅够生活开支,这可让年迈的奶奶犯了愁。
回家后,李洁冥思苦想,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实现踢足球的微心愿呢?给奶奶找个工作,增加收入?但奶奶年龄大,又上哪里去找合适的工作呢?李洁将情况上报社区、镇政府。在协调下,和锦物业公司招聘了奶奶做保洁。如今,家庭多了一份收入,奶奶也能就近照顾孩子,女孩踢足球的微心愿实现了。
▲“一对一”谈心,打开孩子心灵之窗。
6月底,李洁再次走访,发现凌雪十分开心,还高兴地拿出学校奖状向李洁分享喜悦。奶奶说:“多亏好心的李妈妈帮忙找到一份就近的工作,家庭收入增加,孩子开朗多了,还经常帮做一些家务活。”
“马甲妈妈”队伍不断壮大
和锦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明珠介绍,截至目前,社区累计掌握了32名困境、留守儿童的基础信息,“马甲妈妈”队伍也由最初7人壮大到15人。一年多来,按照“一人一策”,“马甲妈妈”们不断用真情和汗水,助力孩子们逐渐走出心理阴霾。
▲爱心企业走访困难儿童家庭。
现今,在鱼嘴镇,随着“马甲妈妈”影响力扩大,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焊接三车间党支部、两江市场监管局第六所、中闻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在获悉“马甲妈妈”故事后,主动定期捐赠爱心物资,献上一份社会力量的温暖。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全镇儿童关爱服务联合体,构建‘1+7+N’组织架构,重点针对困境儿童、城乡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开展帮扶、保护、心理健康、成长、筑巢、就业六大关爱行动,勠力推动‘马甲妈妈’真正成为孩子们生活上的知情人、情感上的贴心人。”鱼嘴镇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