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提升交通文明“四重境界”
近日,成都市发出“我为治堵出份力”的交通文明倡议书,号召全体市民携手推动全市交通环境的改善,擦亮成都的城市名片。王国维先生曾提出治学三重境界,把学习当成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可以把这种循序渐进的境界运用到治理交通堵塞工作中来,笔者认为治堵也有“四重境界”,需要循序渐进、层层提升。
一是呼吁倡导,不遗余力。这是最朴素的价值理念,是一种能够辨别是非区直的能力,即对文明行车的规则表示强烈的支持,对行车违法的行为表示强烈的反对。这是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个体最正常最基本的认知和行为规范,也是我们能够推进文明向更高形态发展的价值基石。
二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知而不为,是为不知”,尽管很多人懂得文明行车的规则和道理,却总是允许自己破例,时不时做出闯红灯、违法占道、不让行等行为,觉得自己能够侥幸逃脱处罚。“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嘴上喊文明,心里却小算计,这种做法不提倡,更何况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规范行车是我们内在修养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因“小聪明”而失了“大德行”。
三是示范引领,带动一片。不止自己身体力行,还能带动身边人一起遵守,这是更高的境界。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热心肠,他们积极参加交通志愿服务工作,为街道社区的高效有序的交通环境贡献力量。即便我们做不到志愿服务讲奉献,也要自觉遵守,为家人尤其是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你规范行车,常将文明置于心中、行于脚下,他们也会耳濡目染、学习效仿。
四是制止不法,震慑不法。这是更进一步的行为。正所谓“遇见不平一声吼”,遇到不准守交通规则的人,一方面,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劝导制止,让不守规则的人回到正确的轨道,甚至会感到羞愧;另一方面,当劝导无效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果断举报,让不法行为付出价格,以儆效尤。
当然,交通文明的四重境界不是一日养成的,需要一步一步来。即使我们做不到带动引领,做不到向不法亮剑,也要至少心中有交法、脚下有敬畏,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文明田,也是交通文明的大助力。(高新评论员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