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地处高新西区,下辖5个城市社区,服务管理面积17.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3万人,于2015获评“成都市文明单位”。自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文简称“实践所”)以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方法,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阵地全覆盖、活动常态化、惠民有实效,实践所逐步成为凝聚民心、汇聚同心、温暖人心的“群众精神文化家园”。
用活服务阵地,提升文明实践“吸引力”
构筑实践阵地体系。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市民文化中心共建约4400平方米的文明实践所,整合图书馆、文化馆、儿童之家、校地实践基地等资源,提供理论宣讲、教育培训、文体娱乐、托育托管等公共服务,每年直接惠及群众2万余人。以实践所为核心,推动实现“1+5+N”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全域覆盖。
优化实践站点布局。以清水河畔的5个实践站点为基础,投入100余万元支持所、站提档升级,依托公共广场、口袋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小区院落等市民日常生活场景,精心打造35个百姓身边的文明实践服务点,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一条靓丽的“清水河文明实践服务带”。
提升实践阵地效能。精准摸清群众需求,用活阵地资源,动态调整实践阵地服务内容。常态提供热水、手机充电、雨伞雨衣借赠等便民服务,因地制宜举办假期分忧托管班、青年周末公益课堂、天台音乐节和晚间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丰富市民业余生活、点亮群众“夜间生活”,以高质量服务为城市烟火增添文明底色。
培优服务队伍,增强文明实践“凝聚力”
健全服务队伍体系。建立两级“1+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一把手任街道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实践所主抓重点活动策划组织,5个文明实践站点和26支志愿服务小队因地制宜跟进,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汇聚成服务群众最大同心圆,形成多方联动、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
汇聚高校志愿力量。密切校社互动,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锦城学院等6所在地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建立联系机制,以组织供需对接会、校社结对共建等方式,引导高校志愿力量开展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落地“童梦编程与自然探索”等一批精准回应诉求、深受群众喜爱的服务项目。
完善褒奖激励机制。探索推出“时间银行积分奖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评选表彰活动,对孵化培育文明实践品牌,开展文明实践的优秀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清江社区、天骄西路社区等2个文明实践站先后获评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和示范点。
打造服务品牌,扩大文明实践“影响力”
一是营建“家门口”文明实践服务场景。依托清水河绿道公园、中水湿地公园等载体,在环城生态区、社区院落、菜市书屋、儿童之家等打造“公园里的家”“合意坝坝茶”“合心书屋”“合美商城”“合力童梦馆”等居民可参与、可互动、可进入的沉浸式文明实践服务场景,实现文明浸润“零距离”。
开展“星火+”文明实践服务活动。围绕“家”文化主题,利用春节、青年节、端午、七夕、中秋、儿童节等重要节日节点,以“星火”品牌为总牵引,因地制宜开展“顺+”“红色义工”“青骄”“中海理想家”“美丽晨风,我是行动者”“合其有杏 银杏文化节”等文明实践服务活动350余场,惠及群众26000余人次。
参与“成都小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积极融入全市“文明实践少年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爱水护河、植绿护绿、运动健身、文明礼仪、文明劝导活动13场,累计服务居民1000余人。(图文/成都高新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