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信息检索

淮南文明网

ahhn.wenming.cn
中共淮南市委宣传部 淮南市文明办 主办
淮南文明网首页 > 首页头条
挖掘优势 着力“两创” 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时间:2024-10-25     来源:安徽日报

挖掘优势 着力“两创” 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江淮大地,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接续奋斗再谱新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打造更多文化精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千年古村黟县宏村吸引众多游客游览赏景。(资料图片)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让非遗传承保护与旅游创新发展相得益彰。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李慧表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深入发掘利用好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非遗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与旅游实现‘双向奔赴’。推动各地依托特色非遗项目,在景区、景点等旅游空间举办各类展示展演活动,提高文化吸引力,增强百姓获得感。推行非遗进景区‘菜单式’服务,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让非遗成为休闲旅游新亮点。”

  从奥运冠军许海峰征战洛杉矶赛场的珍贵日记,到江淮大地接力传递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再到基层群众积极习练华佗五禽戏的火热场景,走进省体育博物馆,就像坐上一台神奇的“时光穿梭机”,回望安徽体育事业的奋进历程,感受安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安徽省体育博物馆馆长仇应龙说:“体育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青少年体育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青少年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研学资源,助力他们全面发展、筑梦未来。”

  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开展知识问答、国学讲堂等文化活动,带领游客沉浸式体验厚重的儒林文化。吴敬梓纪念馆馆长李亨平说:“旅游因文化而增魅力,文化因旅游而添活力。我们将坚持以儒林文化为依托,加强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儒林镇尺等一批具有纪念意义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为游客增添一份独特的回忆。同时,充分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在重要节日节点,推出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社教和展览活动,为游客提供有温度、富内涵、更精准的文化服务。”

  守护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运用好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

  10月18日,桐城市北街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六尺巷典故。 记者 程 兆 摄 

  安徽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历史底蕴厚重,革命遗迹文物丰富。省文旅厅革命文物处处长彭克云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锚定大别山精神、小岗精神等红色精神,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申请更多项目资金投入建设。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挖掘时代价值,焕发新时代光彩。推出系列精品展陈,充分展示我省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成就。建设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开发‘红色+乡村旅游’等高品质红色旅游产品。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景区等‘五进’活动,充分发挥其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拥有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广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等一大批红色旅游资源。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胡遵远说:“我们要持续擦亮红色印记,在城乡建设、景区建设等关键节点上,建设一批体量大、上档次、视觉冲击力强、适应大众打卡需要的标志性红色主题建筑。同时,对县城主城区、重点乡镇、重要旅游线路等进行红色氛围营造,在市政建设、夜景灯光、餐饮住宿等方面充分融入红色元素。”

  皖东烈士陵园迎来各地游客,红色文艺演出深入基层群众,来安县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开展红色文艺创作。来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邵丹丹说:“我们将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以‘发展红色文旅、促进全面发展’为着力点,加快开发红色旅游精品业态,聚力‘红色文化+’发展战略,推动红色文化带动整体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力’。”

  加强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安徽参与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系列课题,继续参加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表示:“传承创新是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的内在动力。我们将聚焦考古理念的变化、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的拓展,把聚落的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研究,历史遗存的内涵阐释,考古学文化与人群、族群、生业模式的关系,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等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濉溪县临涣古镇的茶馆里,大鼓书传唱着古运河的故事。(资料图片) 

  在安徽,传统村落与多彩非遗总是相得益彰。徽州古民居的保护利用,既很好地传承了徽派建筑营造技艺,又让徽州三雕等非遗项目得到可持续发展。黄山徽字号雕刻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伟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活力,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肩负的使命。他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徽字号”品牌创意创新生产的过程中,融入“雅致生活方式”的理念,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推动非遗真正“用起来”、更加“靓起来”。

  黄山市歙县许村镇打造了一批村级博物馆、非遗馆和红色教育基地,推动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向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场所、红色教育基地转变。许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吉祥说:“我们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文旅产品供给水平,依托镇域内丰富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官道等优质资源,强化招商引资和自我培育,积极发展特色民宿、高端度假酒店等新业态;创新化、时尚化表达许村向上向善传统故事,深入挖掘设计大刀灯、板凳龙等非遗民俗项目,开发一批带得走、有影响的文旅新产品,努力把文旅这项富民产业做优做好。”

  推动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安徽省妇联主席谢兵表示,总书记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省妇联系统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家风家教宣传宣讲,结合“皖家幸福驿站”创建,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通过打造“皖美之约”婚恋交友品牌,努力形成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生动局面。

  歙县许村镇许村村的乡贤馆内,村民穿针舞线缝制虎头鞋、编制香囊挂件,心手相传民间非遗技艺。(资料图片) 

  “和谐和创新是桐城派文化的核心要义。”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小角认为,桐城派文化特别强调“和”的重要性,六尺巷也成为和谐、礼让教育的重要场所。“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非常重要。我们要弘扬桐城派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不断挖掘六尺巷的文化内涵,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供精神文化支持。”

  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新华社区积极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设置清风影院、清风书画、清风话廉三大功能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新华社区党委书记张保仔说:“我们将把红色文化与廉洁文化相融相促,在重要节日节点开展‘廉韵映初心·笃行绽芳华’主题党日活动、‘花灯绘廉洁 中秋送清风’等主题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温馨祥和、崇廉尚俭的社区节日氛围,助推清廉之风吹遍社区每个角落,促使越来越多的居民与文明携手。”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规划发展处副处长谢广岭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坚持把支持政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强化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和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双轮驱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优向好。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培育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集群,特别是加强对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直播、游戏动漫、沉浸式体验、创意设计、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文化特征典型的新业态项目扶持,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

  安徽出版集团精心策划打造了一大批优秀出版物,《桦皮船》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殷墟文化大典》等10个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堃表示:“我们将继续高举思想旗帜、聚焦精品打造,重点做好《安徽文库》等重大出版工程,在书写时代成就、弘扬中国精神、服务安徽发展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黄梅戏《女驸马》演出片段。(资料图片)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黄梅戏《六尺巷·宽》,取材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弘扬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展现了黄梅戏艺术在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表示:“我们将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推动黄梅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打造具有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的戏曲精品。”

  “安徽丰厚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当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无尽源泉。”合肥市作协主席洪放表示,将沉浸安徽历史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书写江淮大地灿烂的文明史;关注新时代安徽的高质量发展,诠释江淮大地的创业潮、创新潮和奋斗史。(记者 张理想 晋文婧 王慧慧 刘良慧)

 
责任编辑: 吴燕笋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打印文本
分享
  主办单位: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本站有些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