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镜头中的锡林郭勒-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1/01 08:48: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镜头中的锡林郭勒

字体:

  9月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同步展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其中有关锡林郭勒盟的图片31张。

  今天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展示的是“新华社镜头中的锡林郭勒”,展示了锡林郭勒盟在生态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现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锡林郭勒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1957年,胜利牧业社(位于今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社员在挤牛奶。新华社记者 袁汝逊 摄

  正蓝旗那日图公社巴斯海生产队的马群。(1971年10月28日发)新华社记者 施长江 摄

  20世纪70年代,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为牧民演出。新华社发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力格公社黑沙图大队的风力发电机机群。(1981年11月10日发)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1983年6月6日,太仆寺旗贡宝拉格公社海日图大队牧民定居点正式接通自来水,成为内蒙古第一个用上自来水的牧业大队。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力格公社黑沙图大队利用风能发电,让广袤草原上的牧民在蒙古包内即可收看到电视节目。(1984年3月11日发)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1992年1月13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内蒙古集宁至通辽铁路西段铺轨到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正镶白旗。牧民们骑着骆驼从50多公里外赶来观看火车。新华社记者 陆金发 摄

  苏尼特右旗医院的女医务人员组成蒙古包流动医院,定期到边远牧区巡诊。(1996年9月19日发)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2011年6月拍摄的年产原煤近3000万吨的大唐锡林浩特露天煤矿。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1年12月21日,锡林郭勒盟辉腾梁风电场工作人员正在吊装风机。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上图:2014年6月15日,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内蒙古边防总队医疗巡诊队的大夫在为牧民测量血压。

  下图:2014年6月15日,额吉淖尔镇草原监理所工作人员为牧民解答有关法规知识。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5年7月2日,锡林郭勒盟青格力宝力格边防派出所两名民警和牧民联防队员骑马在边境牧区巡逻。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5年7月16日,中俄蒙国际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在锡林郭勒盟开营。新华社记者 邵琨 摄

  2015年7月21日,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赶着马群在草原上奔驰。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5年11月11日,我国首批进口的牧草从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国门入境。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6年7月17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民俗服饰制作传承人在为接受创业培训的妇女授课。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8年1月9日,苏尼特右旗举办第12届骆驼文化节。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18年3月31日,锡林浩特市司法局宝力根苏木司法所工作人员在牧民家宣传讲解宪法知识。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18年11月9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队员在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哈拉嘎苏木新高勒嘎查为牧民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19年7月20日,牧民在美丽的东乌珠穆沁旗乃林高勒草原放牧。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21年3月4日,在苏尼特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8名绣娘展示正在制作的作品《一叶红船映初心》。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2年5月14日,位于正蓝旗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上图:2023年1月9日,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公安局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迪彦派出所民警在林区徒步巡逻。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下图:2023年1月29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森林公安局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巡逻。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3年6月12日拍摄的乌拉盖草原。初夏时节,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拉盖草原广阔无垠,蜿蜒流淌的乌拉盖河绵延向远方,美如画卷。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3年7月23日,搏克手在锡林郭勒盟举行的内蒙古旅游那达慕大会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3年9月10日,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上图:张凤仙夫妇和她收养的6个孩子及家人的全家福(资料照片)。

  下图:2023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埭头镇田螺圩村,97岁高龄的史八妹给前来认亲的儿子李永喂汤圆。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群众抚养下成长,成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如今,这些“国家的孩子”已步入老年,“人生当知来处”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得益于公安部开展的“团圆行动”,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孩子”寻亲成功。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4年7月14日,乌兰牧骑队员在锡林郭勒盟举行的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